首页 理论教育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具体有哪些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具体有哪些

时间:2022-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对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历史上,人们非常重视民族共同语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出现的“雅言”,就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论语》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子在诵读诗书和执行礼仪活动时,使用的是通行的“雅言”,而不是使用自己的家乡山东话。汉代扬雄的《方言》中提到的“通语”,明清时期使用的“官话”,都可以看做是当时的共同语。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正式确定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在“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蓬勃开展。1986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文件,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特定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

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和商品流通,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市场,对经济建设的意义不容忽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员和商品流动的范围、规模以及频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第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对外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国际往来越来越多。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对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第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