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的义学具体内容分析介绍

元代的义学具体内容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氏认为义塾能够在元代私学中凸显出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它采取了免费教育,再有就是在办学的规模和层次方面,义塾要高于其他私学形式。申氏还注意到元代义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官学化倾向,但同时“私”的特点亦表现得较为明显。

第三节 元代的义学

义学,亦可称之为义塾,是私学的一种形式,其出现并非始于元代,前代早已有之。对此,梁庚尧先生已经有过较为详尽的论说[85]。梁先生主要以宋代义学为研究对象,指出义学是科举社会确立与教育逐渐普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相对于其他私学,“义学最大的特色,应是提供学生经济上的资助,或是以藏书供学生利用,并免除他们束修之费,或是进一步补助学生食宿等生活之需或书籍纸笔等费用。有些义学对就读者普遍给予资助,也有的义学订有一定的补助名额”,公益性是义学的显著特征,其关怀的对象“超越出一己的利益之外”[86]。常建华先生曾作《试论宋代以降的宗族之学》一文,其中对元代义学的情况亦有论及,不过常先生更多是从宗族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义学问题,认为其是宋以降宗族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87]。常先生从办学宗旨及生源师资的选择、学制与教学、族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族学的主要内容,认为族学是宗族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使宗族强盛的手段,“它于宗族的普及教育与人才培养、宗族经济的流向、宗族的管理体制、宗族地位的保持及社会流动有着密切关系”[88]。关于元代的义学,韩志远先生在《元代私学初探》一文中曾专门讨论,他从办学的规模、形式、生员及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对义塾、家塾、里塾以及书塾等私学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均属于元代私学的组成部分,其中,韩先生将义塾与家塾、里塾及书塾区别开来,对其情况作了专门介绍,指出其是“由民间创办的一种免费教育机构。它不同于私塾,私塾一般要交学费,而义塾学生不仅不交学费,甚至还不交伙食费。……元代的义塾,实际上是比较正规的学校,以后不少发展为规模更大的书院”[89]。韩氏认为义塾能够在元代私学中凸显出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它采取了免费教育,再有就是在办学的规模和层次方面,义塾要高于其他私学形式。申万里先生也曾就元代义学问题进行过论说,其成果见于《元代教育研究》一书中[90]。申氏在书中单辟“元代的义塾”一节,首先他指出,“义塾,也称义学、乡学,它是由私人出钱创办,用以教育一乡之子弟的学校。义塾是元朝的基层教育机构,它的规模、影响、办学水平都要高于一般的私塾、家塾,在元代基层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义塾是元代基层乡村儒学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91]。申氏自史料中统计出33所义塾,结合这些义塾的情况,对其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建筑布局的角度入手,指出元代义塾具备了较好的办学条件。再次,申氏结合史料对元代义塾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亦即保证较高的师资水平、专设学田作为办学的物质基础、重视校园设施、环境建设以及实施有序的管理保障等。申氏还注意到元代义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官学化倾向,但同时“私”的特点亦表现得较为明显。综合来看,他认为义塾的存在与发展为元代基层儒学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已经取代社学成为元代基层教育的主力”[92]

前贤关于元代义塾的研究成果,为这一课题继续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希望对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