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状况调查

百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状况调查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状况调查苏州市总工会开放的苏州活跃着一支规模浩大的进城务工队伍,他们对苏州市的经济发展、改革深化、扩大开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年3月苏州市总工会对分布在全市的重点行业、乡镇、开发区中的100家企业和380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专题调查。被调查企业中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占48.9%。

百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状况调查

苏州市总工会

开放的苏州活跃着一支规模浩大的进城务工队伍,他们对苏州市的经济发展、改革深化、扩大开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市外来人口达到了249万,进入各类企业务工的已有56万,他们在就业、劳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权益有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2004年3月苏州市总工会对分布在全市的重点行业、乡镇、开发区中的100家企业和380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这次对企业的调查我们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同时对调查企业中的进城务工人员个人开展问卷式抽查。调查企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行业分类情况为:建筑业15家、餐饮业18家、纺织服装业16家、其他制造业47家和劳务派遣公司4家(表1)。

表1 调查企业吸纳务工人员的情况

img92

100家企业61 663名职工中进城务工人员达38 495人,占职工总数的62.4%。建筑、制造业是吸纳务工人员最多的行业。

对380名进城务工人员的个人调查,按性别来分,男性占51.1%,女性占48.9%。来源地域有三个层次:本地农民6 735人、占17.5%,本省来苏12 675人、占32.9%,外省来苏19 085人、占49.6%。本地农民进城务工少于本省、本省农民进城务工少于外省。进城务工人员的来源地域广泛,省内的苏南、苏中、苏北各市,外省除西藏自治区外的各个省份都有来苏务工的人员。务工者中有318名填写了学历,初中、高中(包括中专、技校、职校生)以下学历的占了90%多,文化水平总体不高。

二、权益状况

调查主要从劳动、经济、政治、其他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期较为全面地反映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和权益维护状况。

(一)劳动权益

1.就业信息不畅通,技能素质有差距。380名务工人员中只有17人是当地政府牵线安排的。在调查中超过90%的企业表示仍需招工,但发布用工数量、素质要求、需要时间等信息的正规渠道还不健全,往往众多的岗位虚位以待而进城务工者寻找无门。同时务工者较低的学历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合同签订不理想,违约责任难追究。被调查企业与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的仅有76家,还有24家企业共涉及8 092人,占21.02%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纳入劳动合同保障范围。380名被调查务工人员中也有56人未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的规范性也存在着问题:有16家企业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没有用劳动部门提供的格式化文本,未交劳动部门鉴证,未执行合同文本由企业与职工各执一份的制度。甚至有9家企业的合同中,务工者的权利、义务与当地城镇职工不一致,待遇低于当地职工。

3.劳动合同短期化,跳槽事件时有发生。324名进城务工人员的合同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占到2/3强,劳动关系短期化严重,这与苏州市企业引进外地劳动力已达10余年、有些务工人员已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七八年的实际有反差。初步调查,合同短期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企业,另一方面在务工人员自身,他们认为到苏州的目的就是打工挣钱,谁出的工资高就到谁家干,合同不到期中途不辞而别及“五一”、“十一”和春节长假后另攀高枝的比比皆是。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率一般在25%~35%,一些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工作条件较差、工资水平不太高的企业自述成了其他企业的“培训班”。

4.加班加点较普遍,劳动条件尚满意。100家企业中,经常加班加点的就有79家、约占80%,调查前的一个月加班超过36小时的有8家。被调查务工人员中,每天工作8~10小时的有154人,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的有19人,超时劳动的现象相当普遍。

被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对劳动条件比较满意,认为不太好的21人、较恶劣的有1人;认为工作场所没有污染的271人、轻微污染的106人、污染的3人;仅有11人反映企业没有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36人反映企业没有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女工权益的保护,有喜有忧需重视。被调查企业中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占48.9%。女工保护有喜有忧:一喜,没有1名进城务工女职工因为怀孕、生育、哺乳而被企业单方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二喜,277名进城务工女职工在怀孕、哺乳期没有被安排禁忌从事的劳动。一忧,大部分务工女职工一旦发现自己怀孕,就向企业告假回乡,来不来、何时来往往是企业和女职工都不知道的了;二忧,由于社保参保面低,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享受面也相应较低,被调查务工人员反映的有关生育费用全部报销的仅有14.44%,全部自理的占58.06%。

(二)经济权益

1.工资支付情况。被调查企业自述目前经济效益好、较好的为47家,效益一般的47家,较差和亏损的各2家。调查发现:一是工资收入低于苏州平均水平。剔除去年工作未满全年和没有提供收入情况的务工人员后,305名进城务工人员2003年度的工资收入情况见表2。

表2 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情况

img93

2003年收入最低的4 500元,最高为2.6万元。按简单加权法测算年均工资为9 583.61元,虽与同岗位的当地职工水平相当,但低于统计局、劳动局发布的当年苏州市职工平均收入。

二是低于最低工资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企业没有全部反映其员工的工资情况,但对部分企业的分析,46 823名职工在2004年3月的工资收入中,有5家企业、811名职工的工资在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之下,最低水平为460元。企业以试用工、实习生的名义对新吸收员工发放较低工资是侵权的主要手段。

三是工资支付方式有侵权。进城务工者的收入形式都是现金,按月取得的有352人。反映平时拿生活费、年底结工资的28名务工人员分别在7家建筑企业工作,可见建筑企业是发生工资拖欠行为的主要行业,应重点整治。

四是工资收入较满意。对在苏州务工取得的劳动报酬是否满意的调查中,有109名表示满意、239名表示基本满意,满意度为91.84%。较高的满意率主要源于务工人员与自己在本土本乡收入的比较。

五是工资结构需细究。我们不应根据较高的企业工资发放率、务工人员对收入较高的满意率作出工资支付总体情况较好的判断,如果将工资收入与普遍存在的加班加点一起分析,可以看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超额劳动。90家企业仅有55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六是革除欠薪有行动。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欠薪问题,近两年来苏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特别是各级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开展了重点的清查、整顿工作。2003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张家港市工资拖欠预警制度、昆山市的建筑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地遏止了企业欠薪行为。

2.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调查中发现缴纳社会保险呈现“双低”现象:一是企业参保率仍较低,100家企业中还有15家企业没有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率低,从对企业调查结果看,只有18 403名务工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仅占47.8%,且行业的参保率差异较大(表3)。

表3 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img94

派遣劳务为主的劳务公司、建筑和服装加工制造、餐饮服务业等都是低参保行业,应高度重视。参保率较低的原因:企业不愿承担义务,能不交就不交,能少交就少交,或只为部分职工交,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同时也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原因之一;目前社会保险存在结算、划转、申领地域不协同的制度缺陷,企业缴纳的部分不能转到务工者的户籍所在地,务工人员无法看到可预期的收益;大量的务工人员较多地关注眼前利益,只求当月的工资全部到手。

3.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与社会保险欠缴原因相似,住房公积金缴纳更不尽如人意。100家企业仅有33家执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企业问卷中只有5 072名进城务工人员享受此政策,仅占13.2%,个人问卷中有45人(占11.8%)加入公积金制度。企业是为了减少支出,务工者则大多对这项制度缺乏了解。

(三)政治权益

1.加入工会和参加活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的有87家,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的有18 764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48.7%。被调查的380名进城务工人员中有211人加入了工会组织,占55.5%。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率较低的原因有:一是他们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发展的三资、港澳台、民营企业中,这些企业的工会正在组建完善之中,全面接纳务工人员并组织开展活动尚有一个过程;二是进城务工者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短期化,加大了工会的管理难度;三是对工会组织的认同程度较低,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民,对工会的职能、作用了解很少,缺乏会员意识。

深入的调查又让我们发现,务工人员对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很有兴趣,83.38%的务工者对工会组织的活动感到满意,这表明只要各级工会共同引导务工人员入会,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工会代表维权的独特作用。

2.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职工利益的两项重要机制。从调查看,100家企业中有66家建立了工会与行政平等协商制度,协商内容和合同条款覆盖了务工人员享受与当地职工一样的待遇。被调查务工人员中有235名知道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有300名认为本企业的集体合同是能维护自身利益的。

调查企业中有58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6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中有568名务工人员做代表,他们同样对企业的重大事项有了知情权、对工资福利等事项有了协商权、对企业执行法律法规有了监督权。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两项制度推行率均较低,与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的期望有差距,因此加大两项制度推行力度应成为各级工会今后的着力点。

3.劳动争议的调处机制。调查中有70家企业依法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使一般的争议和摩擦在企业内部得以解决;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重点乡镇,工会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维护站(点)”,使进城务工人员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得到就近解决,是上一级工会代行基层工会部分维权职能的有益尝试;苏州市和各县市总工会建立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已把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纳入服务范围,开展了就业、生产、生活、权益维护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救助。三个层面共同构造了调处劳动争议的服务网络。如果劳动经济权益受侵害时,180名务工人员选择向工会反映,137人选择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仅有68人选择向业主说理,14人选择自认倒霉。

(四)其他权益

1.子女就学。被调查务工人员中,113人有在学龄期的子女,在问及能否解决就学时,71名务工人员回答能解决,42人选择不能解决。在调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场所时,107名务工者反映:74名孩子在正规学校读书,22名孩子在“外来子弟学校”学习,11名孩子在老家就读。调查表明,将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纳入本地计划,敞开公办学校大门,降低门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十分迫切。

2.食宿条件。据调查,100家企业中有65家企业为务工人员提供每天5~6元的免费工作餐,遇到加班则由企业提供饭菜。居住方面,51家企业建有宿舍,19家企业每月发放30~150元的住房补贴,其余大多数进城务工者都是租房,居住面积小、条件比较差。

3.教育与培训情况。66家企业有文化、教育场所,其中有62家经常开展活动。这一方面能够丰富进城务工人员8小时之外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能在活动中让务工人员受到教育和得到提高。但他们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存在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①目前法规规定农民进城务工必须接受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但有些乡镇的劳管所只管向务工者收费,根本不开展岗前培训;②虽然务工人员服务的企业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但调查发现少有企业为员工提供技能再培训,他们不过是流水线上的熟练工,占苏州产业工人大多数的务工人员如果不能得到较系统的文化再教育、技能再培训,就难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去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

三、对策建议

这次调查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较多,但这并非否定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加强、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管理所做的大量工作。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在五个方面开展维权:

1.消除歧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工作。必须在思想上确立两个观念:①充分认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②充分认识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为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真诚地善待、认真地维护,不仅是劳动、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苏州市提出的打造、培育“新苏州人”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点。

2.突出重点,加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力度。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核心是劳动经济权益,维权重点也在劳动经济权。进城务工人员较之城市职工在劳动经济权益维护方面更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形成这种局面有企业方的因素,也有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原因,但我们认为更主要的是法律、政策的落实问题,尤其是政府和有关劳动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处罚手段是否有力。当前,维护务工人员权益的关键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相关的法规。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劳动监察部门要做到:一要加强监管,切实承担起有关务工人员的就业、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一系列环节的维权职责;二要强化查处,对侵犯务工人员权益的事件给予严厉的打击,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执法到位;三要深入研究,实现制度创新,解决目前社保基金地域分割、难以转移的问题,保证务工人员全面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方面的待遇。

3.全面关注,为进城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环境。进城务工人员要承受和克服比一般城市工人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有关方面都应该全方位地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创造更好的就业、生产、生活、居住、学习、就医环境。同时,各类企业的经营者也必须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善待职工,关爱职工。

4.加强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进城务工人员有质朴、勤劳、吃苦等许多优点,但也有着文化偏低、意识保守、能力较差等不足。除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启发,各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级工会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如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多讲解职介、就业、工时、工资、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加班加点、劳动保护、女工特殊权益、争议调处途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内容,是改变目前保障、维权信息不对称、让进城务工人员自己掌握维权武器的有效手段。

5.注重维护,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贯彻落实好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广泛地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应是重中之重。各级工会要确立进城务工人员是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观念,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活动,搞好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更高的文化、更多的技能、更全面的维权知识,达到在教育中维护的目标;搞好引导进城务工人员投身苏州市建设、改革、开放、实现全面进步的工作,达到在建设中维护的目标;搞好吸引进城务工人员参与企业改革、事务管理的工作,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达到在参与中维护的目标;搞好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出现困难时的帮助工作,达到在帮扶中维护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