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传统帝国到民族国家——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

从传统帝国到民族国家——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

时间:2022-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试图从战争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聚散、国家对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国家汲取能力消长、民族主义兴起、国家领土边疆的边界化几个方面,勾勒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美国历史学者林蔚霞认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主要由战争所造成”。


摘   要:中国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进行战争和准备进行战争的历史,国家形态从传统国家到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转型与战争交织在一起。本文试图从战争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聚散、国家对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国家汲取能力消长、民族主义兴起、国家领土边疆的边界化几个方面,勾勒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

   关 键 词:传统帝国  民族国家  战争  民族主义  边界

    

   引言

   中国近代史上战争类型多样,部分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巨大,大多数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由农业社会战争向工业化战争,成本激增,战争频繁且分布空间广[1]。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近代中国的经历的主要是一部进行战争和准备进行战争的历史,也就是在战争的血与火中,国家形态开始了从传统国家到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转型,最终共产党以战争为主要形式型塑起了民族国家的基本架构。战争对近代欧洲国家的形成早已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2]但战争对近代中国传统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国内学术界明确关注,没有寻找到中国“社会权力的来源”,没有勾勒山中国“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亦没有清楚解释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3]反而是一些研究中国近现史的西方学者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美国历史学者林蔚霞认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主要由战争所造成”。[4]英国学者方德万指出,“实际上中国历史至少和欧洲一样充满暴力,但战争如何形塑了中国仍然不完全清楚。几乎没有历史学家认真地探究这一议题”,“没有更好地理解战役和战争,我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5]研究战争与国家形成的著名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中文版序言中提出自己希望:“中国学者做出严肃的历史比较工作将不仅刷新我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也能刷新我们在全球时空范围内对国家深化的理解”。[6]西方学者前瞻性研究与希望对国内学界构成了压力,尽管一篇短文无力全面构建或重述战争与中国国家转型之间复杂关系的所有面向,但还是尝试利用已有研究,对这一富有学术挑战性的议题作一粗线条勾勒与讨论,期待有抛砖引玉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