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工作者

职业教育工作者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从而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以1971年美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为分界线,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大体要经历五六十年,并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几年内,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招收30%左右的适龄青年入学。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适龄青年入学率提高到50%左右,接近普及型入学水平。
知识工作者的崛起_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二、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占主导资源作用的社会。知识这种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是可以复制和共享的,知识社会的形成正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知识在社会成员中的传播和使用为特征的,这推动了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其中,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现代职业的发展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D.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e)认为,可以用科学杂志和学术论文作为知识量的指标来描述科学发展的规律。他指出,科学是按指数增长的。他根据数据统计得出结论:知识增长量是与科学家增长总数的平方根成比例关系,即科学家增长3倍,科学知识增加1.7倍。从科学出版物的数量来看,全世界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长1倍,20世纪80年代每6~7年增长1倍,现在是1~1.5年增长1倍。[51]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从而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传统产业是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这一格局。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高新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比如,现代控制技术广泛运用数控机床和自动线生产,使生产走向综合自动化、全程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品,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这些投入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职业结构的变化也和工业部门的变化关系紧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改造了原有的工业部门,而且建立起了一批新的产业部门。例如,在高分子化学和现代化工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现代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在固体物理学和微电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半导体工业;在控制论、现代数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计算机工业;在空气动力学、工程热物理学、自动控制技术和新型材料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航天工业;在核物理学、核化学和核能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原子能工业;在光子学、激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光子工业。这些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的兴起,标志着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也导致知识工作者的迅速增长。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科技分化的加剧,分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又出现综合的趋势,从而形成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与分化共存的局面,这一局面使得现代职业和职业活动的发展也呈现出综合与分化共存的局面。

职业活动方式是体现于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方法与形式,职业活动方式的变化有纵向上的变化和横向上的变化两种。纵向上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职业活动方式的改变,横向上体现为不同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变化而使职业活动方式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使职业活动方式在纵向上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现代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不同职业之间的联系,在职业活动方式上表现为不同职业的职业劳动者的联合作业。一方面,随着分工的发展,人们的职业活动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代职业活动的复杂化,使得不同行业的职业劳动者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许多的职业活动需要不同行业的职业劳动者共同参与,使职业活动走向联合或合作。例如,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不仅需要科学考察的专家,还需要配备医生、护士、司机、向导、摄影师,甚至包括烹调师和地理学家,同时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职业活动的联合使不同职业的职业活动主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一个整体。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全面发展,为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卫星传送等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创造出了知识来源和传播途径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使得以宽带网为载体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应运而生并迅速兴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引进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2.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促进了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知识产业的发展要求一线劳动者不仅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技能,从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普及中等教育。1987年PECD成员国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4%和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普遍加大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短期高等教育的规模。例如,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的数量从1920年的52所发展到1980年的1231所,1988年则达到1338所,占全美高等学校总数的39.2%。原联邦德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高等专科学校,到1986年发展到122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50%,全国工业界70%的工程师毕业于这种学校。中国1980年开始试办职业性短期高等学校,到2003年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已达908所,另有612 所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同时,高等教育也随着知识社会的形成而发展迅速。以1971年美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为分界线,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大体要经历五六十年,并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70~1990年),1970年瑞典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4%,法国为17%。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几年内,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招收30%左右的适龄青年入学。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适龄青年入学率提高到50%左右,接近普及型入学水平。1971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成为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标志着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从1975年到1990年的15年间,世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在校学生规模从4026.74万增长到6824.56万,增加69.56%。第二阶段(1991~2004年),《高等教育的框架(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前言中提出英国200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在1979年,英国青年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为8∶1,今天,已提高到5∶1”,“我们正在走向2000年,我们的目标是达到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个受到高等教育”。1995年,世界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15%,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已有47个。全世界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9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50%。到1997年全世界共有11个国家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人数从1979年的49%提高到2000年的70%以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04年世界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到1.32亿人,占世界总人口63.96亿的2.03%。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8%提高到24%,其中有3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最高的韩国达到87%。[52]20世纪70年代,仅有美国一个国家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到2000年,全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50%以上的国家已经达到27个。[53]2003年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有33个国家或地区,2004年有36个国家或地区。第三阶段(2005~2020年),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将达到50%以上。拉美国家中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将率先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在亚洲,继韩国之后,日本在2005年后实现了普及化,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国家紧随其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摘要2006》统计,到2004年除有36个国家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外,其他国家约在5~10年左右进入普及化阶段。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是知识工作者崛起的主要原因。

(三)现代职业的发展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与现代科技和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相一致的是现代职业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职业的发展是现代科技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正如马克思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54]正是现代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需要,促进了现代科技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下面我们对现代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知识工作者的崛起的作用做一个了解。

1.现代职业种类迅速增多

以我国为例,我国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1999年进一步作了修正,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共1838种职业。8个大类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这种分类尽管比起1986年的分类要复杂得多,但相对与日益发展的职业种类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一方面,许多全新的职业涌现出来如各种高科技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传统的服务领域中涌现出新的职业。如家政服务中出现了家政服务助理、养老护理师、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育婴师、室内装饰设计师等,美容健身中产生了形象设计师、健身教练等。从信息服务业看,交互广告主管人、信息代理人、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社区管理员、电子保安人员等都悄然兴起,等等。即使是那些保留了原有特点的职业,也都注入了新的内容,如经理人都必须会熟练使用电脑,能够及时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等等。

2.现代职业更替速度加快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许多职业快速地消失并被新的职业形式所取代。随着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所取代。例如,数控机床的普及使得传统的通用机床操作工迅速减少;扫描和语音录入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机械打字员逐渐消失。而一般办公室秘书、银行出纳员、电话服务员、中层经理、公共图书馆管理员、批发商等职业也都会很快衰落。一般机械性的程序性的职业都逐步被自动化机械所取代,而新的职业都要求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换而言之,新职业中的工作者只有具备机械所不具备的工作能力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也才能在新的职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只有知识,才是体现人的能力高于机械的能力的地方。信息工作者的大量涌现也正契合了这一要求。

众多研究报告都发现,信息工作者的增长速度惊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白领阶层的崛起为立论基础的。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首先涉及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而社会结构则包括经济、技术和职业制度。贝尔从美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得出结论:后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职业分布上,即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沿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上攀登,这种职业生涯目标不仅受员工自身努力的影响,还受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但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能够提供的上升职位越来越有限,一个人能否保住现在的职位而不被组织裁掉或者再就业的难易程度等已成为重要的指标。

无论是职业种类的增多还是职业更替速度的加快,都体现出知识在现代职业中的决定作用。现代职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工作者知识的扩充和知识的运用基础上的;现代职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知识在工作者中的传播与普及,促进了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总之,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现代职业的发展都促使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