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追求完美与理想的超越性世界

一个追求完美与理想的超越性世界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事实上,这种超越现实既存状态而向往理想的精神气质,这种在形上的精神理念世界作追问探寻的努力,正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特征,也是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乌托邦”,当然是一种现实中尚不存在的精神世界,人类不能把它当成现实来看待,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类却不能没有一种向往“乌托邦”的精神,这正是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方。
一个追求完美与理想的超越性世界_文史哲与人生:人文科学论纲

一、一个追求完美与理想的超越性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或者说人之有别于动物和物质世界,在于人是一种可以不断超越既存状态、超越自我本能属性,而将生命提升起来,去追求完善、理想、精神的创造性生命。作为人的精神性存在方式的人文科学,就是人类构建一个包含着人类理想与生命意义的心灵世界,它为人类开拓一个既立足于现实社会而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感、审美的天地,一个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文科学本是人类珍藏于心中的古老而遥远的梦想,一个让出走的心灵终得以回归的温馨家园。在这个超越性、理想性的世界里,人类得以摆脱外在功利和物质的支配奴役而保持了人的心灵自由,得以摆脱外在的技术与经济对人的绝对控制而守护了人性的尊严。

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许多时候,人文科学似乎总给人一种比较远离现实世俗人生的理想主义与幻想色彩,有人甚至说,人文科学之所以不能称为“科学”,在于它总不能摆脱那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它提出的种种理论与思想往往也是一些很难用实证的方式加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理念思辨或飘忽不定的情感思绪。然而事实上,这种超越现实既存状态而向往理想的精神气质,这种在形上的精神理念世界作追问探寻的努力,正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特征,也是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体上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突出的实验方法与实证精神,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面对研究对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人文科学的学科气质与思维模式却有所不同,人文科学当然不否定现实既存状态对人的制约性,并不否定现存世界是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人文理想并不是人文狂想,但它立身此世却又心通九境,脚踏大地更想仰望星空,正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更是一个心灵与精神指向理想与天空的世界。这种理想主义品格与超越精神,告诉人们不要因为太过实际而失却浪漫幻想与丰富情感,不要因为拘泥于客观事实而背离了想象空间。

我们说,人文科学是人类为自己构建的一个家园和故乡,这个家园和故乡,所提供的生存意义关怀,总是一个对于现实生活有所超越性的、精神性的理想境界,人类在无限接近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由此也就决定了人类永远在走向精神理想世界的路途上,永远在追寻精神家园的旅程中。这人文科学世界里所追寻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而言,有如天上闪烁的星月,它照亮着人类的历史,照亮着人类的心灵,以一种至善至美至亲的精神引导着人类超越现实,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可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乌托邦”,当然是一种现实中尚不存在的精神世界,人类不能把它当成现实来看待,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类却不能没有一种向往“乌托邦”的精神,这正是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提到他的《理想国》时也曾说:“天上盖有如此之国(理想国)之模型,欲之者可见之,见之者可身遵行之。至于此世界果有或果将有如此之国否,则为彼有见者所不计,盖披必将依如此之国之律令以行,而非此不可矣。”

人文科学不是不关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客观既存的事实,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关注世界“是什么”,而且更关注世界“应该是什么”,关注世界的“理想状态”和“完美图景”应该是什么样的。比如,作为历史学家的贾谊作《过秦论》,司马迁作《史记》,不仅考订、追述了过去历史岁月的沧桑往事,记载保存了商周更替、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事实追述与记载的背后,更包含着历史学家们对于人类文明理想与制度进步的向往,包含着历史学家们对于后世何以通过对理想制度的追求来避免重蹈前人悲剧的理性反思与情感体验,它不仅说明了“历史是什么”的历史事实,更想表示“历史本该是什么”的理想情感,不仅描述了“前人做过什么”这样的经验事实,更想表达“今人应该如何做”的价值追问与理想期待。有这样人文情怀与理想的史学家们,他们“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是要“嘉善衿恶,取是舍非”,以便“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是一种显示历史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之所以产生深刻影响的理想构建过程与意义追寻努力。唯有历史学家们的这种意义追问与理想期待,才使历史得以真正复活于后人的心灵中,才赋予了过去的岁月以新的意义与价值。也惟其如此,后人研读这些史学作品,才会为之感动,为之思考。因此,人文科学的内在灵魂,它的内在气质,正是我们所说的这种追求与向往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渗透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美学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与理论之中的关于“人之为人”的理性意识、情感体验、价值思考与意义叩问。它支撑起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根基,赋予人文科学特殊的品格与精神。

人文科学总是力图透过客观事实的世界,去构造一个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它要在已经存在着的物质的世界、事实的世界之外,构建一个审美的世界,情感的世界,价值的世界,一个以理想性、完美性、超越性为特征的,对真善美作永恒追求的世界。这个具有理想性和完美性的世界当然不是随意编造的乌托邦幻想,不是完全离开客观物质世界和经验事实的主观臆想,它脚踏大地却又仰望天空,它立足于现实但却又具有它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它是一种精神引导和理想指向,是人类精神向往和理想追求的奋斗过程和奋斗目标。因此人文科学既是现实的,又是超越的,既是凡俗的,又是高尚的,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既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事实上,任何一种哲学观念、艺术情感、文学思潮、历史意识、审美方式,都表达着人文科学家对于人类精神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这艺术的世界、哲学的天空、文学的海洋、史学的殿堂,这一个个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情感与价值意义世界,是人类得以不断获得灵感,获得激励,从而超越现实,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的源泉。这种情感,这种激励,可能是无形的,难以把握的,但却更是无价的。如果人文科学完全认同于现实,完全与既存的人生作适应,完全用实证的、经验的、逻辑的方式来理解把握这世界,变成一种“实证科学”、“精确科学”,可能也就不成其为人文科学了。

人文科学只有与现实社会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时尚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不会成为世俗潮流与主导文化的传声筒或广告词,才有可能以一种超越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去关注人的根本问题,发挥它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批判功能与精神构建功能。

现代工业化社会是一个物质昌盛科技进步的社会,但同时也可能是物质科技压迫人的心灵精神空间而使人失去个性特征的社会。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现代思想家,他们都注意到了现代大工业文明、科技知识型社会对人类精神世界可能形成的支配性影响与控制。特别是在这个后工业化时代,人的个性往往被汹涌的商业性传媒和时尚潮流掩没裹挟,人为物役,心为形役,人的精神迷失和存在异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科学的价值构建与终极关怀追求,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应该说,人文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理想理念,其实在本质上并不反对也不与现代科技与经济对立,但它确实有着不同于经济与科技的价值追求与人性期待,而这样一种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人文精神力量,将有助于保证人类所进行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活动沿着健康的方面发展,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符合人类的要求以造福于人类,成为促进人类自身走向全面发展和完善的积极的力量。在人类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急速飞跃的今天,人类在精神上守护这样一种人文理想,在文化上保持这样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力量,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人文科学这种追求理想、超越现实的个性气质与精神品格,未免使它常常陷入某种困境之中。它总试图在有限的时空中,从事无限的追求,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信念与执著精神,使它自己不时会陷入不为世俗认可的孤寂与冷落。尤其是当着一种放弃理想、拒绝崇高、逃避深刻的时尚漫延于世的时候,人文科学更可能遭受冷落。但人文科学既是人类的一种本质精神需要,它就会伴随人性发展的艰辛历程而生存下来并一步步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