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灾后重组家庭的一般状况

灾后重组家庭的一般状况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汶川大地震造成灾区成千上万个美满家庭的残缺,人们在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后,渴望有一个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汶川大地震共造成灾区上万个家庭的解体,其中,最严重的是北川县,直接导致约2000个家庭解体。震后一年是地震后破损家庭重组的高峰期,在社会各界及丧偶亲友的关怀下,近千个解体家庭再度组成新的家庭。探讨震后重组家庭的婚姻现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开展灾区心理重建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灾后重组家庭的一般状况_四川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健康与心理援助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家庭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当灾难骤然降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鼓励、相互保护,形成一种合力,往往能绝处逢生,逃离死亡。汶川大地震造成灾区成千上万个美满家庭的残缺,人们在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后,渴望有一个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为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灾区重组家庭会越来越多,同时引发的相关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汶川大地震共造成灾区上万个家庭的解体,其中,最严重的是北川县,直接导致约2000个家庭解体。震后一年是地震后破损家庭重组的高峰期,在社会各界及丧偶亲友的关怀下,近千个解体家庭再度组成新的家庭。家庭重组不仅涉及两个当事人,更涉及两个家庭,甚至原配偶的家庭成员。新家庭中的亲友、儿女及配偶双方的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配偶双方和子女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重组时夫妻双方的婚姻状况、夫妻双方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择偶的条件、重组后的婚姻质量等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探讨震后重组家庭的婚姻现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开展灾区心理重建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详细分析重组家庭的现状,探讨震后重组家庭的特点,为提高灾区重组家庭的婚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关于“5.12地震”后孤儿孤独感与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报告

三、调查灾后家庭重组的目的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0年10月,我们在四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北川、安县、什邡等地区选择重组家庭进行调查,发放量表120份,其中收回有效数据问卷102份,被试男46人,女56人。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量表

(1)社会人口学信息

我们自编了社会人口学信息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重组家庭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另一部分是与家庭重组婚姻情况密切相关的基本信息,如职业情况、文化程度、生育状况、丧偶情况、收入情况等。

(2)Olson婚姻质量问卷[1]

该问卷是一个能从多维角度较准确判别某婚姻是否幸福及了解婚姻幸福原因的测评工具,目前主要用于婚姻咨询工作中,用以判断婚姻的满意程度,识别婚姻的冲突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婚姻治疗和效果观察。该问卷包含124个条目,分为过分理想化、婚姻满意度、性格相融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性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及信仰一致性12个因子。12个因子可根据研究需要选用某一个或几个因子。量表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①确实是这样;②可能是这样;③不同意也不反对;④可能不是这样;⑤确实不是这样。总分为所有因子得分之和,得分越高则提示婚姻质量越高。它的信、效度检验具有样本量大,控制了背景因素干扰,多维度,夫妇双方评估等特点。其条目内部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为0.74,重测信度为0.87。其判别婚姻满意与不满意的准确性(判别效度)为85%~90%。

2.数据处理

问卷收回后采用SPSS 16.0英文版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量表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四、灾后家庭重组的调查结果

(一)重组夫妻双方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灾后重组夫妻双方的基本情况详见表7-1。

表7-1 重组夫妻双方的基本情况

续表7-1

从年龄来看,重组家庭时年龄介于30~50岁之间的比例最高,达到71.6%;从文化程度来看,专科、本科及以上的为21.6%,高中或中专为59.8%,初中及以下有18.6%。这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正态型分布。震后丧偶或离异再婚的比例为76.5%;原来有孩子的比例为84.3%;重组家庭后打算再生育的夫妻比例为67.6%;有老人要赡养的重组家庭比例达到80.4%;从经济来源来看,64.7%的家庭来源于工作、个体、务农,10.8%来源于政府补贴。

灾后由于配偶去世,许多被访者不仅要照料自己的父母,还要承担起赡养原配偶父母的重担。调查发现,74.51%的因灾丧偶被访者赡养老人数量在2个以上,个别被访者赡养老人数达到6个,平均赡养老人达到2.57个,其中55%的被访者需要赡养原配偶的父母。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很多老人没有养老保险,养老负担更为沉重。

(二)家庭重组时择偶的原因

重组家庭择偶原因的调查表明,自己及家人需要照顾的占79%,感情上的需要的占56%,分担经济压力的占44%,需要心理上的安慰的占40%,周围人都再婚了的占6%,其他的占3%。

(三)重组家庭的婚姻质量

1.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各因子与常模比较

对重组婚姻家庭样本的婚姻质量各因子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常模进行比较,详细情况见表7-2。

表7-2 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各因子与ENRICH常模比较(M±SD)

由表7-2我们可以看出,男样本婚姻质量中的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子女与婚姻这几个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性格相容性、经济安排、与亲友的关系差异非常显著(*p<0.05);女样本在婚姻满意度、性生活因子上差异显著,特别在性格相容性、经济安排、子女与婚姻、角色平等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5)。

2.重组家庭婚姻质量高频率肯定项目

通过各项目、各因子的分析,对得分低于3分、高频率发生率>50%的项目进行排序,具体情况见表7-3。

表7-3 得分低于3分、发生频率>50%高发频率的项目排列顺序

从表7-3中我们可以看到,共有11个项目得分低于3分且发生率>50%。其中,“我希望配偶更愿意与我分享他/她的感受”“我觉得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婚姻造成问题”“我不满意夫妻间的交流,我的配偶并不理解”等项目发生率>80%。

3.不同年龄重组家庭在婚姻质量上的差异检验

不同年龄的群体的个体,其婚姻质量的比较具体见表7-4。不同年龄组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30岁、30~50岁与>50岁在过分理想化、婚姻满意度、经济安排、子女与婚姻、与亲友关系等因子上是有显著差异的(*p<0.05)。

表7-4 不同年龄组婚姻质量比较(M±SD)

4.不同生育情况重组家庭在婚姻质量上的差异检验

不同生育情况的个体,其婚姻质量的比较具体见表7-5。

表7-5 不同生育情况者婚姻质量比较(M±SD)

从表7-5中我们可以看出,震前有、无孩子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婚姻质量的大多数维度上都具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夫妻交流、经济安排影响特别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

5.父母赡养情况与婚姻质量的比较

父母赡养情况不同的个体,其婚姻质量的比较具体见表7-6。

表7-6 不同父母赡养情况者婚姻质量比较(M±SD)

从表7-6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无父母赡养等对婚姻质量也有一定影响,有、无父母赡养过分理想化、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及总分上差异显著(*p<0.05)。

五、灾后家庭重组现状的讨论与分析

(一)重组家庭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重组家庭样本基本信息描述表明,30~50岁中年群体较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更易重组家庭;高中及中专文化水平的人重组家庭的比率也较高;有孩子的人相对无孩子的人更容易选择短时间内家庭重组;在重组家庭中,大部分个体希望能再生育小孩。这与唐山大地震后的调查结果接近[2]。大部分重组家庭有双亲需要赡养,这与四川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研究结果相符合。

(二)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各因子状况的分析

灾区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经济安排、子女与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上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说明重组婚姻质量非常好。

(三)重组家庭婚姻质量高频率肯定项目分析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124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得分低于3分且高发频率发生率>50%,即在整个样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肯定回答(不否定)该项目。其中“我希望配偶更愿意与我分享他/她的感受”“我觉得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婚姻造成问题”“我不满意夫妻间的交流,我的配偶并不理解”等项目发生率较高。而这11个项目基本上属于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夫妻交流等维度,如“我觉得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婚姻造成问题”“我亲友中一些人使我们的婚姻变得紧张”“我认为配偶与他/她的家里过于密切或受其影响太大”这3个项目属于与亲友的关系这个维度。以上这些说明,在婚姻重组过程中,子女因素、父母亲友因素、夫妻间的交流等对婚姻重组和婚姻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六、结论

第一,七成重组个体为丧偶后再婚。

第二,七成被访者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而有近85%的人重组家庭前有孩子,并有近七成的人希望婚后有生育打算,以此来维系新的家庭。而且,绝大多数重组夫妻有父母需要赡养,经济压力大。

第三,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各因子与ENRICH常模相比较,可以看出,婚姻满意度、子女与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上等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表明重组家庭的婚姻质量较好。

第四,有11个项目是高分频率项目,其极易发生并影响婚姻质量,从而影响家庭幸福,如“我希望配偶更愿意与我分享他/她的感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