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血管疾病康复最佳治疗时间

脑血管疾病康复最佳治疗时间

时间:2022-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是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一年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斜等症状。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相当于中医学“半身不遂”、“风痱”、“偏枯”等,对其早有认识。中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人体阳气衰弱,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第十三章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是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一年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斜等症状。该时期也叫做脑中风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麻木、口眼斜、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偏盲、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以上症状的出现在于脑血管内部血黏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相当于中医学“半身不遂”、“风痱”、“偏枯”等,对其早有认识。《灵枢·刺节真邪论》认为是真气不足,邪气独留使然,“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隋代巢元方则说:“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宋代严用和认为:“营已失度,腠理空虚,邪气乘虚而入,及其感也,为半身不遂。”中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人体阳气衰弱,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敷贴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2

取大椎、肾俞、内关、足三里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心俞、肾俞、肝俞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肝俞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滋补肝肾、温阳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4

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5

取大椎、心俞、肾俞、肩髃、曲池、内关、合谷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肩髃、曲池、内关、合谷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理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6

取心俞、膈俞、肾俞、关元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心俞、膈俞、肾俞、关元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培补肾元、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7

取大椎、心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8

取心俞、肝俞、肾俞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心俞、肝俞、肾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9

取大椎、心俞、膈俞、肾俞、内关、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心俞、膈俞、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补益心肾、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0

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养五脏、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1

取大椎、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取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淫羊藿5克,细辛3克,补骨脂10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取少量软膏(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2

取大椎、脾俞、肾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取白芥子20克,元胡12克,甘遂6克,细辛6克,樟脑3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取少量软膏敷(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上,贴敷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治疗。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热敷法2

用“湿热敷方”治疗。取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苏木20克,海桐皮20克,嫩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2克,鸡血藤12克,白芷12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乌9克,草乌9克,秦艽9克,全当归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 000毫升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降至38~42 ℃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 ℃。患者每天可敷1~2次,每治疗1周后,要休息2天,21天为1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此方法具有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热敷法3

取穿山甲60克,大川乌头60克,红海蛤60克,葱汁适量。将穿山甲、大川乌头、红海蛤粉碎为末过筛,取用适量加入葱汁,制成硬币大小圆饼。根据左右瘫痪情况,取涌泉、肩髃、阳陵泉、曲池穴(左侧瘫痪取左侧穴位,右侧瘫痪取右侧穴位),敷贴穴位,胶布固定,将瘫痪侧的脚用温热水浸泡,待身麻汗出,揭去药物,注意避风。手足逐渐可以活动,每3天贴洗1次,病愈为度。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用“祛风活血洗方”治疗。取羌活9克,独活9克,桂枝9克,当归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秦艽9克,路路通9克,川红花9克。诸药研粗末,装入布袋内,以清水浸泡1小时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以上。温浴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每剂可用2~3天。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药浴法2

用“五藤汤”治疗。取海风藤15克,石南藤15克,宽筋藤15克,鸡血藤15克,四方藤15克,十大功劳15克,桑枝12克,苍耳子10克,艾叶10克。诸药放入2 0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约25分钟,熏洗前药汤加入适量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浴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若病情顽固难愈者,可将本方水煎内服,药渣复煎后再行熏洗,以增强疗效。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强筋通络、祛风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熏蒸法

熏蒸法1

用“三枝熏洗方”治疗。取樟树枝120克,桑树枝120克,柳树枝120克,艾叶120克。上药加水50千克,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一只,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高低小木凳各一个,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盖被避风静卧。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熏蒸法2

用“除湿通络方”治疗。取苏木100克,羌活100克,独活100克,威灵仙100克,秦艽100克,防风100克,桂枝100克,木瓜100克,伸筋草100克,艾叶100克,松节100克,透骨草100克,制川乌100克,制草乌100克。将药倒入特制蒸浴箱内,加热水20千克,令患者去衣仰卧于蒸浴椅上,用塑料浴罩覆盖,使头露出罩外,加热蒸浴箱,使罩内温度升至38~45 ℃,蒸浴20~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穴,双侧均取为“手足十二针”。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以感觉平和舒适为度,旨在益气养血,濡润经脉。临证施术时,先针健侧,后针患侧,补其正气,祛其邪气,也就是“引气血以援废痿”之意。对于半身不遂,首选“手足十二针”,针刺1个疗程,可根据患者情况,再交替使用其他组方。如果疗效尚好,则可持续使用,直到痊愈为止。头晕目眩加百会、风府穴;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穴;口角流涎加承浆、通里穴;吞咽发呛加风池、翳风穴;神疲嗜睡加人中、隐白穴;阴虚肝旺加太冲穴;中气不足加中脘、气海穴。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2

取风池、极泉、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太溪穴。均刺患侧穴位。每次针刺上下肢必须各有2个穴位出现强烈的感传,这是寻求针刺感传的一种刺法,即所谓“气至病所”,也即“偏瘫感应刺法”。针刺感应的加强,能更好地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改善。阴虚阳亢加曲池、太冲穴;口眼斜加地仓、四渎穴;睡眠不实加神门、三阴交穴;大便秘结加支沟、足三里穴;足尖下垂加抬足穴。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舒筋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3

用“十二透刺法”,取肩髃透臂臑穴,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穴,外关透内关穴,阳池透大陵穴,合谷透劳宫穴,环跳透风市穴,阳关透曲泉穴,阳陵透阴陵穴,悬钟透三阴交穴,丘墟透申脉穴,太冲透涌泉穴。肢体酸痛加火罐,肢体发凉加火针,手足麻木加放血。取2~3寸长毫针,刺患侧,施捻转补法。由于针刺深度较大,针刺时针具选针尖稍钝者,刺入穴位后舒缓进针,徐徐前行,以防刺伤血管造成内出血。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日久恢复较慢者。

针刺法4

取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长强穴,即“督脉十三针”。督脉总督一身之阳,针刺督脉能振奋诸阳,调整全身功能,促进脑与脊髓的改善,有治瘫“首选督脉”之说。言语不利加哑门、通里穴;口角流涎加翳风、列缺、照海穴,用平补平泻法,以行气利湿。神志失常加神庭、本神穴,以安神定志。吞咽困难加廉泉穴;眩晕加天柱、申脉穴;偏盲加率谷透颅息穴;面瘫加地仓、颊车、下关穴;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肌肉萎缩,在萎缩部位施灸10分钟,以温经活络。痰湿较重加中脘、天枢穴;气阴虚者加灸气海、足三里穴;心气不足加神门穴;肝气郁结加内关穴;肾气不足加太溪、涌泉穴;膀胱气弱加八髎穴;大便秘结加天枢、丰隆穴,用凉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祛痰通便。

此方法具有疏通督脉、补脑健髓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5

取大椎、大杼、风门、肩髃、曲池、四渎、外关、合谷、肾俞、关元俞、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穴。用“接气通经法”,从上向下按顺序取穴,使针感传到手足末端。针刺上肢时先取大椎、大杼、风门穴,用热补法,不留针,以振奋阳气。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肩髃、曲池、四渎、外关、合谷穴。针刺下肢时先取肾俞、关元俞、秩边穴,用热补法,不留针,以补肾培元。再用同样手法针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穴,留针10分钟,以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如肘关节拘急加天井、肘髎穴;手指拘急加三间穴;膝关节拘急加(膝)阳关、曲泉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疏筋利节。肌肉和关节痛加痛处附近穴位,留针或加灸10~15分钟,以温通经络。足内翻加申脉穴,足外翻加照海穴,用补法,以扶正补虚。口加风池、颊车透地仓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散风活络。舌强、言语不清加风府、上廉泉穴,用泻法,不留针。金津、玉液用速刺法出血,以散血凉血,清热开窍。吞咽困难加风府、风池穴,不留针;廉泉、天突、阳溪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以祛风开窍。脉弦、舌赤,配内关、足三里穴,用泻法,以开胸降逆,平肝泻火;肩关节下垂,配天宗、肩髎、肩髃、臑会、臂臑穴,用补法,以升举阳气。手足麻木加中脘、气海、后溪、申脉穴,针后加灸10~20分钟,以培本振阳。二便失禁加气海、关元、腰俞、会阳穴,针后加灸10~20分钟,以温固下元。心悸气短加神阙、内关穴,用补法,留针5~10分钟,以养心安神。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起废振萎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二)头针法

头针法1

取顶颞前斜线(患肢对侧)为主。配顶旁1线、顶旁2线(均为患肢对侧),高血压加顶中线,腰脊无力加枕上正中线,共济失调加枕下旁线(对侧)。穴区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在顶颞前斜线从上而下连针3~4针,即三段接力刺法,其中,第1针应从前神聪(或前顶穴)透过。每根针的进针点之间的距离为1寸左右。当刺入帽状腱膜下层、深1寸左右,而术者指下有吸针感(不松不紧,针下有吸力)时,则可行抽气法或进气法。一般情况用抽气法,体质虚弱用进气法。行抽气法时,用暴发力将针向外迅速抽提3次,每次至多提出1分,继而缓缓插至1寸处;行进气法时,用暴发力将针向里迅速插3次,每次至多插入1分,继而缓缓提至1寸处。上述的3~4针,可以分别行针,也可同时行针。如此反复行针,直至肢体活动有所恢复,或患肢自觉有力时为得气。行针时,需配合主动或被动的意念引导动作,如跺足、抬腿、握拳、举臂和上下肢屈伸等。必须注意的是,要求患者集中意念做以上的导引动作,即使实在不能完成,也必须想象这些动作是如何准确完成的。在这个基础上,留针和行针时,可嘱患者站立(坐位时)和起坐(卧位时)。如已能站立,则嘱其起步行走,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扶助和保护,有的则可让他独立行走。如患者原用拐杖助行,一定要求他不用拐杖或其他助行器具。其他各条治疗线,在行针和留针期间,也需配合导引和气功等。如在顶中线上行针时,要求患者放松身体,心平气和,意守丹田,做腹式深呼吸;在枕区各线行针时,可叩击其腰脊、揉按腰眼,和起步走注意自己协调步态等。一般可留针2~24小时。在第1次完成各线行针后,隔半小时再按上法行针1次。在留针期间,仍嘱患者隔一段时间做1次导引等辅助动作,但以自己不感到劳累为原则。必须强调的是,长时间留针要在医生和护士严密观察下进行。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肢体瘫痪。

头针法2

取百会与曲鬓之间的连线(即顶颞后斜线)。穴区常规消毒后,用1.5~2寸毫针,沿头皮从百会向曲鬓穴方向针刺。用三段接力刺法,即将该线分作三等分,第1针从百会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2针从第1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3针从第2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至曲鬓穴。然后快速捻转,每分钟200次左右,连续5分钟,休息6分钟,再捻针5分钟。如此共捻针3次,约30分钟出针。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肢体瘫痪。

(三)电针法

电针法1

取头穴对侧运动区、双侧足运感区为主。有感觉障碍症状者,加对侧感觉区;失用症者,加运用区。穴区常规消毒后,用1.5~2寸毫针,沿头皮快速进针,并迅速将针体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待各针达一定深度后,针柄插入电动头针套管,使针体与机轴成垂直一体;打开电机开关,启动捻转,捻转频率为200~300次/分,每根针捻转2分钟后,关闭电源。停转后,除去电动头针套管,保留头针,用G6805治疗机通电,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时间20~30分钟,疏密波和连续波交替进行。本法刺激量较大,适宜于体质较强的患者。每天或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肢体瘫痪。

电针法2

取头穴运动性失语取言语1区(即运动区下2/5),感觉性失语取言语3区,命名性失语取言语2区。言语恢复迟缓,加用语言加强区,该区位于运动区下2/5段两侧旁开0.5~1厘米处。穴区常规消毒后,用1.5~2寸毫针,快速进针,在针体沿头皮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各针针柄套入电动头针套管,使针体与机轴垂直一体;打开电机开关,启动捻转,频率为200~300次/分,持续2分钟后关闭电源;停转后,除去电动头针套管,仍保留头针,再以G6805治疗机通电20~30分钟,疏密波和连续波交替使用,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语。

(四)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肝、肾、神门、三焦、皮质下。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耳穴法2

取耳穴肾、肝、缘中、皮质下、脑干。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取“图钉型”皮内针,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取麻黄10~15克,杏仁10克,桂枝10~20克,白芍10~30克,生姜50克,细辛10克,肉桂5克,防风15克,防己10克,川芎15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20~30克,制附子30~60克(制附子用30克以上时,先与甘草30克同煎30分钟)。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中药内服法2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取黄芪60~12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地龙10克,香附10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若半身不遂日久,虽加重活血药物而疗效不显者,可加水蛭6克、穿山甲10克以增强破血祛瘀通络之功。如兼有言语謇涩者,加石菖蒲6克、远志6克以祛痰利窍。兼口眼斜者加白附子3克、全蝎6克、白僵蚕10克、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以祛风化痰。兼肢体麻木者,加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l5克、威灵仙15克、伸筋草15克以理气化痰通络。如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以润肠通便。如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12克、桑螵蛸12克以温肾缩尿。如上肢偏瘫较重者,加桑枝30克、桂枝10克以通络;下肢偏瘫较重者,加牛膝15克、续断1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0克以壮筋骨,强腰膝。

此方法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中药内服法3

用“偏瘫康复方”治疗。取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细粉(能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末的其他诸药混匀,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约0.3克)。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夜间睡觉前用温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忌下床走动和日间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方中主药马钱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药材炮制规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药时需注意从小量(1丸)开始,服后40~50分钟患者自觉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有蚁行感,或灼热如火烤,或短暂性麻木窜痛,属正常药物作用,说明服药剂量已够,不可再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如无此反应,次日递增为2丸,以后每隔1周递增1丸,最大量为每天服5丸,但连续服用时间不得超过90天,以防蓄积中毒,停药2~3周后可继续服用。本方对软瘫疗效较为肯定,对硬瘫在服本方效果较差时可加服由僵蚕30克、白芍40克、伸筋草12克、丹参3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6克组成的汤药,每天1剂,可增强疗效。

此方法具有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中药内服法4

用“祛瘀通脉汤”治疗。取黄芪30~50克,桂枝15~30克,当归15~30克,地龙15~30克,牛膝15~30克,川芎10~15克,丹参10~15克,桃仁10~15克,甘草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益气化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