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承浆穴的正确按摩方法视频

承浆穴的正确按摩方法视频

时间:2024-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摩又称推拿,是在人体体表经络穴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内科按摩疗法是依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和经络学说,通过按摩手法技能,循经取穴,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作功,刺激体表,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它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

第12章 按摩疗法

按摩又称推拿,是在人体体表经络穴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内科按摩疗法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和经络学说,通过按摩手法技能,循经取穴,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作功,刺激体表,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它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

按摩是中医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等学说。按摩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其作用途径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上施用手法,通过经络内联外络,气血循行流注而产生局部及全身的作用。

一、穴位按摩

1.按揉双侧心俞、肺俞、膈俞。治疗时,宜先缓和按揉,以患者略感酸胀感为度,每穴按揉2分钟。

2.按摩内关、膻中、神门、通里等穴。按揉速度要均匀,力度宜由轻渐重,还可用手、足做胸部及心前区按摩,宜顺时针方向或自上向下动作。

3.指摩双侧肾俞、胸闷甚者,加揉中府穴;有结代脉者,加揉足三里穴。

二、自我按摩法

1.每天按揉内关穴大约5分钟。内关穴在腕关节正中上2寸。

2.双手交替按摩颈部肌肉。即用右手拿左肩,左手拿右肩,左右双手交替按摩后颈肌肉大约10分钟(图12-1、图12-2)

3.双手从腋下向胸腹方向推揉两胁肋下大约20下(图12-3)。

图12-1 背部穴

4.平坐位,双足着地,以腰带胯左右旋转20~30次。

5.用示指、中指搓擦尾骨,即肛门上方大约1指处,搓至发热。

三、辨证论治按摩法

1.气滞血瘀型

(1)加按揉肝俞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肝俞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图12-2 按揉背部两侧膀胱经

图12-3 擦胁肋部

(2)加按揉肾俞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肾俞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3)加揉膻中穴:用食指或中指螺纹面轻揉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的膻中穴1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

(4)加按揉期门穴: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处的期门穴1分钟,着力宜轻柔,以微感酸胀为度。

(5)加按揉章门穴: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第11肋端的章门穴1分钟,以酸胀为度。

2.痰浊壅塞型

(1)加按揉脾俞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2)加按揉胃俞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胃俞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3)加平推中脘穴:用掌推法平推脐上4寸的中脘穴1分钟,以推之温热为度。

(4)加按揉足三里穴:用拇指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以酸胀为度。

(5)加按揉丰隆穴:用拇指螺纹面按揉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的丰隆穴1分钟,以酸胀为度。

3.寒邪犯心型

(1)可加揉肺俞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揉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

(2)加揉膏肓穴: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揉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膏肓穴2~3分钟,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3)加平推中府、云门穴:用掌推法平推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的中府穴和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的云门穴各2分钟,以温热为度。

4.虚证心痛型

(1)根据心之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分别选加揉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各2~3分钟,操作均以左侧为主,手法宜轻柔、渗透。

(2)阳虚心痛者加直擦背部督脉经、横擦肾俞、命门穴1分钟,均以擦之透热为度。

四、按摩疗法的注意事项

利用按摩疗法防治冠心病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或者心力衰竭时,一般不适宜使用按摩疗法。

2.对冠心病的按摩治疗应当与内科药物治疗配合进行为好,并且在进行按摩疗法时要注意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3.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应立即静卧休息,手法刺激切忌过重,以患者感到酸胀即可。如果手法重,反而会加重病情。

4.在按摩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对手法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手法刺激强度。

5.冠心病患者平常应该注意生活调理,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力戒浓茶、烟酒等刺激,饮食宜清淡,休息应充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