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术后反应与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反应与并发症的防治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栓塞综合征出现于栓塞后2~3天内,是病变组织缺血坏死所致的炎症反应。大剂量CDDP应用容易引起肾脏毒性,必须水化利尿。如呕吐严重,应补充液体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巨大血肿可行穿刺及手术治疗。是栓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有时血栓脱落或血栓形成亦可引起远端血管的栓塞,应预防为主。常见的过敏反应由对比剂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第四节 术后反应与并发症的防治

一、术后处理

动脉灌注或栓塞治疗后若不再保留导管,拔除导管后需压迫止血15~20分钟,确诊不再出血时用宽胶带或绷带加压包扎。嘱患者卧床休息12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6~8小时,注意观察穿刺口局部有无出血,并注意观察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及静脉回流状况。若保留导管,应注意保持导管的通畅,间断性注入1∶50肝素盐水(每1ml内含肝素钠50U)以防止导管内凝血。同时应全身肝素化,预防动脉内血栓形成。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二、常见术后反应及其处理

栓塞综合征出现于栓塞后2~3天内,是病变组织缺血坏死所致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热、恶心、呕吐等。一般均可耐受,疼痛可持续3~5天,逐渐消退,但有部分病人栓塞后可出现剧痛,此时需用止痛剂加以控制。发热系因肿块性病变栓塞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少数可达39℃,一般持续3~5天,最长者可达2周甚至1个月。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持续1~2天即消失。严重时呕吐物伴有胆汁,甚至咖啡色样物,需用止吐剂治疗。反射性肠淤积或麻痹性肠梗阻出现率较低,一般不需特殊治疗,适当对症处理即可消失。

三、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及其处理

大剂量CDDP应用容易引起肾脏毒性,必须水化利尿。动脉灌注前15~20分钟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ml,灌注后24小时内继续静脉补液1 500~2 000ml,必要时可静脉滴注速尿20~40mg,加速利尿。24小时以后,可根据需要减少或停止输液。补液过程中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特别是钾等,应及时检查电解质及肝、肾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采用药理解毒法,以减轻肾脏毒性。常用硫代硫酸钠,即在动脉灌注CDDP同时,静脉液体内加入硫代硫酸钠,当日6.4g,可连用1~3天,每天3.84~6.4g。

胃肠道毒性反应是化疗药物的常见反应,多在术后3~12小时出现,可持续3~4天,一般不超过1周,主要有恶心、呕吐,预防措施为灌注前15分钟静脉应用止吐药如枢复宁、康泉等,灌注化疗后应用地塞米松10mg、灭吐灵10mg。如呕吐严重,应补充液体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经导管化疗灌注很少引起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常规给予利血生、鲨肝醇等药物,亦可用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等,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增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作用,可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若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以下时,应注意防治感染,可输新鲜血及白细胞悬液。

此外有些抗癌药物在进行灌注化疗时,常常对血管壁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四肢终末血管,常引起病人明显疼痛,最常见的有氮烯咪胺及丝裂霉素,应用时应注意稀释并缓慢注射。阿霉素用量多时,会引起心肌损害,治疗中及治疗后应随时注意病人的感觉,并观察血压心电图改变。

四、局部皮肤改变与穿刺部位血肿

因高浓度化疗药物刺激或栓塞后缺血,局部皮肤可出现充血、皮疹或轻度坏死,应注意护理,防止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有效压迫止血,以免穿刺部位形成血肿,如已形成血肿,可进行局部热敷及理疗。巨大血肿可行穿刺及手术治疗。

五、异位栓塞与血栓形成

是栓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有时血栓脱落或血栓形成亦可引起远端血管的栓塞,应预防为主。操作一定要准确、精细,推注栓塞剂时要低压流控,缓慢进行,严防反流。如系血栓脱落或血栓形成,可进行溶栓治疗。

六、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由对比剂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预防措施为术前应做过敏试验,高危患者注射对比剂前10分钟肌注地塞米松10mg、异丙嗪25mg,有条件时可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有效的抢救,包括静脉快速输液及应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静脉滴注。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