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护理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牙源性肿瘤包括的内容很多,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少见。淋巴结以外的病变表现为肉芽肿,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与损伤的刺激,可能发生恶变。颜面部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棕色斑,或呈灰黑色小点状或片状病损。

三、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护理

1.病因病理

(1)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的色素细胞,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3种。

(2)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血管型3种。

(3)纤维瘤:可起源于面部皮下、口腔黏膜下或骨膜的纤维结缔组织。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细胞及血管很少。

(4)牙源性肿瘤: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牙源性肿瘤包括的内容很多,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少见。常见的有牙瘤、牙骨质瘤、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黏液瘤。

(5)脉管瘤: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现以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分类命名。血管瘤的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脉管畸形又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

(6)神经源性瘤:为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最常见。

(7)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因不清楚,主要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以外的病变表现为肉芽肿,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8)骨源性肿瘤:是一类由似纤维组织及骨小梁或钙化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包括骨化纤维瘤和骨巨细胞瘤,以骨化纤维瘤为最常见。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仔细询问病人发病前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严重的全身疾病和外科大手术史,有无过敏史。

(2)身体状况

1)色素痣: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平坦或稍高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与损伤的刺激,可能发生恶变。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混合痣,极少恶变。

2)牙龈瘤:多发生于牙龈乳头部。肿块较局限,呈圆状或椭圆形,随着肿块的增长,可破坏牙槽骨壁。

3)纤维瘤:生长缓慢,无痛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4)牙源性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压迫神经产生疼痛,可继发感染或出现颌骨畸形。

5)脉管瘤

血管瘤:增生期初期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四周为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似草莓状。消退缓慢,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完全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浅瘢痕、皮肤萎缩等。脉管畸形:微静脉畸形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与皮肤平齐,周界清楚;静脉畸形位置深浅不一,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则皮肤呈蓝色或紫色;动静脉畸形病损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高于正常皮肤,可扪到搏动。

6)神经源性瘤

神经鞘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属良性瘤,也有恶性者。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口腔内少见。颜面部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棕色斑,或呈灰黑色小点状或片状病损。

7)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为软组织肿块,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周界不清楚,质软,不同时期其表现不同。

8)骨源性肿瘤骨化纤维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肿瘤增大后,可见颌骨膨胀肿大,引起面部畸形及牙移位。骨巨细胞瘤:一般生长缓慢,如生长较快,可能有恶变。

(3)诊断:扪诊、穿刺、病理活检、X线片、超声波、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为主要诊断依据。

(4)心理-社会状况:由于肿瘤对颜面的破坏、病情的反复、手术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毁坏,生命质量的下降,对病人心理构成很大压力,易产生偏激的情绪(抑郁、恐惧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甚至陷入极度绝望。

3.治疗原则

(1)色素痣:无恶变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怀疑恶变痣,应采用外科手术一次性全部切除并送活检。

(2)牙龈瘤:局麻下手术切除。

(3)纤维瘤:手术完整切除,证实为恶性时应按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处理。

(4)牙源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

(5)脉管瘤: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6)神经源性瘤:手术摘除或切除。

(7)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放射治疗,也可考虑部分切除。

(8)骨源性肿瘤:手术切除。

4.其他 护理基本相同于癌的有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