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什么症状

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什么症状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源菌是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菌,常潜存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处,当抵抗力降低时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后致菌群失调时,该菌大量繁殖致病。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必要时涂片检验可发现白色念珠菌,本病应与白喉、咽白喉等相鉴别,后者全身症状重,早期出现咽、喉黏膜损害,涂片检查可发现白喉杆菌。

第八节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概述】

本病亦称雪口病或称鹅口疮,是一种口腔黏膜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口腔,也可见于长期卧床,患慢性病的老人,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成人。特点是在充血的黏膜上,形成软白而稍突起的凝乳状斑片,不易脱落,擦去后的黏膜上有点状渗血。

病源菌是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菌,常潜存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处,当抵抗力降低时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后致菌群失调时,该菌大量繁殖致病。

婴幼儿常通过不洁食具,或分娩时通过阴道,或哺乳器,或母亲的奶头等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1.病变可发生在口腔任何部位,但以舌、颊、腭、唇为多见。

2.初期为白色斑点,略凸起似凝乳状,后逐渐扩大融合,呈片状,如绒面,边缘清楚,形状不齐,与黏膜紧密附着,强行擦去有出血点,不久又形成假膜,患儿多拒吮奶,拒食,啼哭,口腔干燥,带有甜酸口臭,全身反应一般不明显,如未加处置,可向咽腔食道等处蔓延,引起吞咽,呼吸困难。

3.少数重症衰弱病员,也可侵入血液循环,出现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必要时涂片检验可发现白色念珠菌,本病应与白喉、咽白喉等相鉴别,后者全身症状重,早期出现咽、喉黏膜损害,涂片检查可发现白喉杆菌。

【治疗及预防】

1.哺乳期内及幼儿期内要保持乳具及食具的卫生,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和蔓延。母亲的乳头要常清洗,保持清洁。

2.对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的病员,要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3.口腔用2%~4%碳酸氢钠溶液擦拭或漱洗,使口腔保持弱碱性环境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随后用1%~2%新鲜龙胆紫溶液或亚甲蓝溶液涂布患部,另外1%~5%克霉唑软膏及10 000U/g制霉菌素软膏也可应用,重者还可服制霉菌素,每次50万~100万U,每日3~4次。

4.中医以清心火,除湿热为主,用导赤散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