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后护理常规

麻醉后护理常规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后禁食6小时后根据医嘱给予饮食。③应用镇痛泵保留硬膜外导管者,应防止脱出和折管,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以防感染,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药物反应。但如有下肢麻木感加重,下肢疼痛等现象时及时向主管医师及麻醉科汇报。6.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应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六、麻醉后护理常规

1.全麻术后护理:

(1)观察与监测:

①监测脉搏血压、脉氧,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至少4次),并详细记录。

②观察神志、呼吸及恶心、呕吐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护理措施:

①卧位。患者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中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清醒后根据病情取合理卧位。

②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消化道手术例外),清醒后按医嘱给予饮食。

③躁动护理。麻醉恢复清醒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躁动,应注意各种引流管、输液管的固定,防止滑脱或肢体受伤。拉起病床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④根据医嘱吸氧。

2.硬脊膜外麻醉术后护理:

(1)观察与监测:

①监测脉搏、血压、脉氧,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至少4次)。

②观察神志、呼吸及恶心、呕吐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

(2)护理措施:

①卧位。平卧6小时(不必去枕),血压平稳后,按病情需要,采取适当卧位。

②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后根据医嘱给予饮食。胃肠道手术者,肠蠕动未恢复时应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进食。

③应用镇痛泵保留硬膜外导管者,应防止脱出和折管,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以防感染,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药物反应。

3.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护理:

(1)观察与监测:

①监测脉搏、血压、脉氧,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至少4次)。

②观察麻醉平面消失及下肢活动时间,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下降。

③观察麻醉后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继续安置平卧位休息,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

(2)护理措施:

①卧位。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脑脊液自穿刺点渗出引起头痛。6小时后按医嘱安置合理卧位。

②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尔后根据医嘱给予饮食。胃肠道手术者,肠蠕动未恢复时应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进食。

附:镇痛泵的护理

术后镇痛一般分为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两者护理要求如下:

(一)静脉镇痛泵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注意液路的通畅,三通是否连接正确。

3.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4.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5.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二)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是否相连,注意连接口是否牢固,有无松开;硬膜外导管有无从穿刺点拔出。

3.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时可能有轻度下肢麻木感,为正常现象。但如有下肢麻木感加重,下肢疼痛等现象时及时向主管医师及麻醉科汇报。

4.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5.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6.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应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