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病人的护理视频

麻醉病人的护理视频

时间:2022-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麻醉在消除疼痛的同时,也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干扰,甚至还会发生意外。为了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避免或减少麻醉期间和麻醉后的并发症,因此,要认真做好麻醉前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及其亲属沟通,了解其心理障碍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补液、输新鲜血,提高麻醉耐受力。常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

第二节 麻醉前护理

麻醉在消除疼痛的同时,也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干扰,甚至还会发生意外。为了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避免或减少麻醉期间和麻醉后的并发症,因此,要认真做好麻醉前的护理工作。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既往麻醉史、手术史、手术类型、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特别是近期有无应用治疗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的药物;是否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有无烟酒嗜好和麻醉药物成瘾史;有无相关家族史等。

2.身体状况

(1)重点评估病人的神志和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和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状况,了解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等。

(2)了解病人有无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发热、出血征象,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情况。

(3)了解病人有无牙的松动或缺损,有无安装义齿等。

(4)拟行椎管内麻醉者,要了解病人有无脊柱畸形,有无腰背部皮肤破损、感染或皮肤病等。

3.心理-社会状况 一般病人和亲属对麻醉往往缺乏了解,常有种种顾虑、焦虑,甚至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以至影响休息和睡眠。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及其亲属沟通,了解其心理障碍的程度。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测定等。

(2)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了解病人心、肺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对手术室陌生,担心麻醉和手术安全等有关。

2.知识缺乏 如缺乏有关麻醉和配合麻醉的相关知识。

3.潜在并发症 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窒息、呼吸道梗阻、肺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全脊髓麻醉、硬膜外血肿或感染、腰麻后头痛、尿潴留、局麻药毒性反应、麻药过敏反应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麻醉前,应注意休息,保障睡眠;禁食之前,应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尽量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纠正其营养不良、体液失衡和贫血等。必要时,遵医嘱补液、输新鲜血,提高麻醉耐受力。

(2)饮食护理:成人麻醉前,应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保证胃排空,以减少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而导致窒息的发生。对于急症手术病人,如病情、时间允许,应尽量做好消化道准备。

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向病人及其亲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其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服和安慰,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对于过度紧张而难以自控者,应告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3.麻醉前用药

(1)用药目的

①稳定病人情绪,消除或缓解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②抑制唾液腺和呼吸道腺体分泌,以保持呼吸通畅。

③减少麻药不良反应,消除一些不良的神经反射。

④提高痛阈,减少麻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

(2)常用药物:

①抗胆碱药:能抑制呼吸道黏液和口腔唾液脉分泌,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有利于呼吸道通畅;还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避免术中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常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

②催眠药:主要是用巴比妥类药物,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并能防治局麻药毒性反应,为各种麻醉前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成人用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钠)0.1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

③安定、镇静药: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局麻药毒性反应的作用。成人常用地西泮(安定)5~10mg或咪达唑仑0.04~0.08mg/k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

④镇痛药:可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效果,从而减少麻药用量;在剧痛病人麻醉前应用,可使其安静合作;椎管内麻醉前使用,能减轻腹部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成人常用哌替啶(杜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因吗啡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不良反应,故小儿、老年人应慎用;孕妇、新生儿以及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