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质疏松踝骨错位怎么治疗

骨质疏松踝骨错位怎么治疗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成人期补充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

第七节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病因】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如下。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多种慢性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长期使用下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肾衰竭用透析液等。

【病理生理】

骨吸收增强和(或)骨形成不足导致骨钙含量下降,骨强度下降,导致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使骨的抗应力作用减退,容易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

1.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椎体压缩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 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常因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骨、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可进行骨矿含量、骨矿密度测量,X射线是一种简单而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治疗要点】

1.调整生活方式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注意适当户外活动。

(3)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钙剂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 mg(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 000 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 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 mg。

(2)维生素D 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 IU(5 μg/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 IU(10~20 μg/d)。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 200 IU(目前国内销售的钙剂和维生素D复合制剂中维生素D含量普遍偏少)。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为30 ng/mL(75 nmol/L)以上,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3.药物干预 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下列药物。

(1)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 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

2)降钙素类 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鲑鱼降钙素皮下或肌内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鳗鱼降钙素20 U/周,肌内注射。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4)雌激素类 只能用于女性患者。

(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3)锶盐雷奈酸锶,2 g/d,睡前服用。

4.外科治疗及护理 主要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治疗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伴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尺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常造成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少数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处理。

【预防】

从青少年期就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成人期补充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公认的措施是及早补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二是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骨折发生率。

【护理】

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思考与练习

A1/A2型题

1.诱发骨质疏松的病因不包括(  )

A.膳食结构中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物质

B.妇女在停经后缺乏雌激素的分泌

C.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

D.长期大量的饮酒、喝咖啡、吸烟

E.长期服用补充维生素的药物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早病灶部位多在(  )

A.干骺端            B.骨骺端

C.骨髓腔            D.骨皮质

E.骨膜下

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中不妥的是(  )

A.患肢必须给予固定       B.物理降温、预防惊厥

C.高蛋白质、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D.体温正常后,还应继续用抗生素

E.体温正常后可下床活动

4.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  )

A.30~40岁妇女         B.10岁以下儿童

C.20~30岁青年男性       D.60岁以上老人

E.中年男性

5.下列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

B.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骨代谢所诱发的骨质疏松

C.骨质疏松会导致病理性骨折

D.男女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有关的骨持续性丢失

E.骨重建中,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则导致骨质疏松

6.患者,女,68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下列陈述中不适当的是(  )

A.可引起截瘫          B.可导致大小便失禁

C.早期可行按摩、牵引治疗    D.早期应积极手术治疗

E.MRI可见脊髓受压

7.患者,男,68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入院第2天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伤口出血           B.喉头水肿

C.术中损伤脊髓         D.引流液过多

E.植骨块脱落

8.患者,男,65岁,近2个月来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患者最可能患了下列哪型颈椎病(  )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

C.椎动脉型颈椎病        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E.复合型颈椎病

9.患者,男,28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第1天,患者应开始下列哪项锻炼(  )

A.腰背肌锻炼          B.直腿抬高练习

C.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D.转移训练

E.下床活动

10.患者,男,34岁,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5个月,体检:右足底针刺常见减退,跟腱反射未引出,小腿二头肌肌力减退,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椎管内肿瘤          B.末梢神经炎

C.腰椎滑脱           D.L4/L5椎间盘突出

E.颈椎病

(王建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