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脓杆菌琼脂平板特点

绿脓杆菌琼脂平板特点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外毒素、多种侵袭性酶类和荚膜。本菌可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结肠炎。本菌无鞭毛,在机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明胶液化试验阳性,硫化氢试验阳性,吲哚试验阴性。从深部创口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阳性有荚膜的粗大杆菌,镜下白细胞少且形态不规则,伴有其他杂菌,即可初步报告结果。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临床意义

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外毒素、多种侵袭性酶类和荚膜。外毒素有12种,根据外毒素种类,该菌分为A、B、C、D、E 5种毒素型。

本菌可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结肠炎。①气性坏疽:属严重的创伤感染,特征为组织坏死、水肿、胀气、全身中毒,好发于下肢,死亡率高,常为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②食物中毒:主要由A型菌株污染食物引起,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一般1~2 d后自愈。③坏死性结肠炎:主要由C型菌株污染食品引起,由β毒素导致肠黏膜出血坏死。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菌体长3~19μm,宽0.6~2.4μm,芽胞呈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位于中央或次极端,但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很少形成芽胞。本菌无鞭毛,在机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

2.培养特性 本菌厌氧,但要求不严格。生长繁殖迅速,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菌落直径2~4 mm、表面光滑、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为完全溶血环,是θ毒素所致,外环为不完全溶血,与α毒素有关。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圈。是由于此菌产生的α毒素(卵磷脂酶)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导致。若在培养基中加入α毒素(卵磷脂酶)的抗血清,则不出现混浊圈,该现象称为Nagler反应。在庖肉培养基中生长迅速,产生气体,肉渣不被消化,但呈粉红色。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和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向上推挤液面上的凡士林层,甚至冲开棉塞,称为“汹涌发酵”现象,此现象为本菌特征。

3.生化反应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产酸产气。明胶液化试验阳性,硫化氢试验阳性,吲哚试验阴性。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有时也形成丁醇。

(三)微生物学检验

从深部创口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阳性有荚膜的粗大杆菌,镜下白细胞少且形态不规则,伴有其他杂菌,即可初步报告结果。标本可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卵黄琼脂平板培养,或在庖肉培养基增菌培养8~10 h后,转种于血琼脂平板和卵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阳性。在牛乳培养基中,呈现“汹涌发酵”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