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补体总活性测定

补体总活性测定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针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系统的功能。已建立的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都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为CH50。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两者并非直线关系。当红细胞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内,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激活的补体量及活性呈正相关。

一、补体总活性测定

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针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系统的功能。已建立的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都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为CH50(50% complement hemolysis)。已应用于科研和临床的方法包括: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常表示为CH50)和旁路途径AP-CH50(常表示为AP50)的检测,其中CH50是临床常规进行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

(一)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活性(CH50)测定

【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两者并非直线关系。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图7-1)。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即补体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换不敏感。S形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就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改变,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时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更为敏感。

img86

图7-1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试剂与器材】

1.缓冲盐水(pH值7.4)

(1)贮备液 NaCl75 g、1 mol/L HCl 177 mL、三乙醇胺28 mL、MgCl2·6H2O 1.0 g、CaCl2·2H2O 0.2 g。先将NaCl溶于700 mL蒸馏水中,加入HCl及三乙醇胺。MgCl2及CaCl2分别用2 mL蒸馏水溶解后,逐一缓慢加入,再用蒸馏水加至1000 mL。4℃保存。

(2)应用液 取一份贮备液,加9份蒸馏水,4℃保存备用。

2.2%绵羊红细胞悬液 新鲜脱纤维羊血或Alsever液保存羊血(4℃可存3周),生理盐水洗涤2次。第3次用缓冲液盐水2500 r/min离心10 min。取压积细胞用缓冲液盐水配成2%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可将2%细胞悬液用缓冲盐水稀释25倍,用分光光度计(542 nm)测定吸光度(以缓冲盐水调零),每次实验用红细胞吸光度必须一致,否则应重新调整。

3.制备2U的溶血素 将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按效价以缓冲盐水稀释至2U,如效价为8000,使用时按1∶4000稀释。

4.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移液管、试管及试管架等。

【操作方法】

1.致敏红细胞 2%绵羊红细胞加等量2U溶血素,混匀,置37℃水浴10 min。

2.稀释血清 取待测血清0.2 mL,加缓冲盐水3.8 mL,稀释度为1∶20。

3.配制50%溶血标准管 取致敏羊红细胞悬液0.5 mL,加入蒸馏水2.0 mL混匀,使其溶血,即为全溶血管;取全溶血管2 mL加缓冲液2 mL,即为50%溶血标准管。

4.加样与反应 按表7-1所示进行加样,第10管为非溶血对照。加样完成后混匀,试管置37℃水浴30 min。

5.离心与比色 将各试管经2 000 r/min离心5 min,对照管应不溶血。先用肉眼比色,选取与50%溶血管相近两管,再用分光光度计(542 nm波长,0.5 cm比色杯)测定吸光度。

表7-1 CH50测定操作步骤

img87

注:CH50U/mL=20/x,x为引起50%溶血的最少血清量,20为待测血清稀释倍数。

【结果判断】

用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与50%溶血管最近似的一管为终点管,通过上表即可测出待检血清CH50单位(U/mL),其参考值为50~100 U/mL。

【注意事项】

1.待测血清必须新鲜,不得溶血。

2.缓冲盐水、致敏红细胞均应新鲜配制。夏天宜将试剂在4℃预冷,以稳定补体活性。

3.该试验为筛查试验,CH50降低只能总体反映补体系统活性低下,不能具体提示何种补体成分缺陷。

【临床意义】

该法主要反映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C1~C9每个组分的量及活性均有关,反映的是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在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如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和多发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疾病时,常可见补体活性增高。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急性乙型病毒肝炎、慢性肝病和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可见补体活性降低。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50)测定

【原理】

未致敏的家兔红细胞可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导致家兔红细胞溶解。当红细胞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内,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激活的补体量及活性呈正相关。AP50与CH50测定相似,以引起50%溶血所需要的最少补体量作为一个AP50单位,计算出待检血清中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溶血活性,以AP50 kU/L表示。

【试剂与器材】

(1)0.1 mol/L乙二醇双醚四乙酸(EGTA) NaOH 3.5 g,溶于蒸馏水85 mL中,加入EGTA 19 g,溶解后,补足蒸馏水至500 mL。

(2)巴比妥缓冲液原液NaCl 21.5 g,巴比妥1.44 g,巴比妥钠0.94 g,蒸馏水加至500 mL。

(3)稀释液 0.1 mol/L EGTA 80mL,巴比妥缓冲原液180mL,MgCl2·6H2O 0.41 g,蒸馏水补足至1 000 mL,以1 mol/L NaOH调pH值至7.5。

(4)0.5%家兔红细胞(RE) RE用Alsever液保存于4℃冰箱内,可用2周。使用前以生理盐水洗涤2次,稀释液洗涤1次(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压积细胞用缓冲液配成0.5% RE悬液。

(5)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移液管、试管等。

【操作方法】

(1)稀释血清 将待测血清0.3 mL加稀释液0.9 mL,做1∶4稀释,混匀后置37℃水浴10 min。

(2)配制50%溶血标准管 取0.5% RE 0.2 mL,加蒸馏水0.8 mL。

(3)加样与反应 按表7-2所示进行加样。加完后混匀,将试管置37℃水浴30 min。

(4)离心与比色 取出试管经2 000 r/min离心5 min,以上清液与50%溶血标准管目视比色或用分光光度计(542 nm波长,0.5 cm比色杯)测定吸光度,与50%溶血管最近似的一管即为终点管。

表7-2 AP50测定操作步骤

img88

【结果判断】

以出现50%溶血的被检血清最少含量管作为判定终点,按下列公式计算AP50活性。AP50活性(U/mL)=(1/血清用量)×4,其参考值为(5 021.7±5.4)U/mL。

【注意事项】

(1)待测血清必须新鲜,无溶血。

(2)家兔红细胞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更换采血家兔时应预试。

(3)夏季室温高时,试剂与待测血清应置水浴中。

【临床意义】

该试验主要反映旁路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C3、B因子、P因子、D因子及C5~C9每个组分的含量及活性均有关系。AP50溶血性显著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肿瘤和感染等;降低见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肾炎等病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