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技术

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技术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指出,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资料来评价直接支架植入技术在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中的价值。支架长度的选择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SIRIUS及New-SIRIUS提供的资料,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病变多为支架的长度未能覆盖病变全长及球囊预扩张/后扩张处损伤的部位。

第四节 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技术

一、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相关试验结果

美国多中心、大规模、以普通金属支架作为对照的SIRIUS试验开始后不久,欧洲35个心脏中心完成了一项入选353例病人的E-SIRIUS试验,试验时间从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加拿大8个心脏中心也完成了1项有102例病人入选的C-SIRIUS试验,试验时间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这两项试验的目的都是试图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的改进能否转化为临床效果的改善,将其统称为“New-SIRIUS”,其共同的操作要点为:①用更长的支架覆盖整个病变;②支架直径尽量接近参考血管直径以便优化支架的扩张;③使用更短的球囊进行预扩张和后扩张;④在E-SIRIUS中,支架植入过程中无回撤现象;⑤保证两个支架间完全重叠,不留间隙。术后8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结果和9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发现,尽管New-SIRIUS比SIRIUS入选的病人更加高危、病变更为复杂,但其临床效果不差、在再狭窄率降低方面更加优于SIRIUS试验的结果,取得了靶病变重建率仅有4%,晚期管腔丢失仅0.18mm以及再狭窄率仅为5.1%的理想结果。

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专家公识

1.是否进行预扩张原则为尽量减少病变处血管壁结构的损伤。具体方法:预扩张球囊直径要比参考血管直径减少0.5~1.0mm;球囊长度要尽量局限于病变处并且务必短于支架长度;预扩张时采用≤8atm低压力;可选用切割球囊或双导丝球囊等扩张时不易移动的球囊,以避免球囊滑动造成的边缘部位损伤;对部分病变不预扩张实施直接支架植入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尤其是在直接支架术应用较有经验的中心可被采纳,目前在欧美大的心脏中心直接支架植入术应用的比例约占全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1/4。但应注意,在目前所应用的Cypher和Taxus洗脱支架的工艺水平下,为了不损伤药物涂层结构,保证其药物释放的局部浓度和持续时间,直接支架技术使用的前提应当是支架能较为顺利地到达病变局部,避免因支架推送困难而过度使用操作手法造成涂层结构的损害。应当指出,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资料来评价直接支架植入技术在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中的价值。E-SIRIUS回顾性地总结了8个月造影随访QCA的资料发现,普通金属支架对照组中使用直接支架植入术(40例)或预扩张支架植入术(116例)两种方法的病人,其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相似(1.04mm vs 1.05mm),而Cypher支架组中使用直接支架术(40例)及预扩张支架术(110例)两种方法的病人,其晚期管腔丢失的程度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与进行预扩张组相比,接受直接支架术病人的晚期管腔丢失程度有减少的趋势(0.13mm vs0.23mm)。

2.药物洗脱支架型号选择在使用前应了解各种药物洗脱支架的型号和规格。支架型号选择的要点:支架直径应根据冠脉造影裸眼观察的参考血管直径或IVUS定量测量结果来选择,原则为尽量与血管直径接近,如根据造影结果则支架球囊与血管直径比率应为1.12∶1(而普通涂层支架为1.18∶1);如根据IVUS结果,则可选择病变近端血管中膜间直径作为支架直径选择的依据(如病变血管直径为逐渐变细状,则取近端和远端中膜直径的平均值)。支架长度的选择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SIRIUS及New-SIRIUS提供的资料,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病变多为支架的长度未能覆盖病变全长及球囊预扩张/后扩张处损伤的部位。因此,选择支架长度时应注意下述几点:从病变近端“正常段”放至远端“正常段”;选择病变“肩部”外侧3~5mm作为支架边缘,因此针对同一病变而言,药物洗脱支架总长度应比普通金属支架长5~10mm;如果手头药物洗脱支架型号不全或在两种长度型号难以做出决定时,应首选长度大的;操作中可利用IVUS或PCI导引导丝头端的不透光段作为测量病变长度的依据。在普通金属支架应用的年代,由于人们认识到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与支架长度成正比,与支架直径呈反比,因此,倾向于选择直径比较大和长度比较短的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由于能够明显抑制内膜增生,晚期管腔丢失不再成为再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因而不需要选择直径过大的药物洗脱支架;相反,雷帕霉素和紫杉醇都是脂溶性药物,在支架未覆盖的部位不能产生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如支架长度不够,则易产生与放射治疗类似的“边缘效应”,即支架以外周边部位的狭窄率超过支架内再狭窄率。因此,目前已从过去强调支架内径(Bigger is bette)r转为强调支架长度(Longer is better)。Columbus等主张DES支架长度/病变长度应为1.8,而普通金属仅为1.64(p=0.008)。

3.药物洗脱支架释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为防止药物涂层结构损害,应注意下述操作细节以使释放过程更加理想化:支架植入前尽量勿用手或其他硬物触碰支架,亦不能用液体浸泡支架;支架通过Y形连接器时,阀门应尽量开大,以防止支架通过时受阻;如支架在通过病变时受到阻力,应重新预扩张后再次植入,避免过度使用手法推送,尽量减少或避免支架在病变处前后移动,力争一次准确到位;单个支架的释放压力在12~16atm(在SIRIUS试验中的平均释放压力为14atm)。

4.药物洗脱支架释放后的后扩张如支架能被一次释放达到理想的贴壁效果,则不需要后扩张,Columbus等主张不要过度后扩张,他观察到尽管Cypher支架内平均残余狭窄(11.4%)略大于普通金属支架(8.9%),但其对抗再狭窄的疗效仍明显优于普通金属支架。后扩张仅用于单次释放后支架内仍存在明显残余狭窄或其他支架释放不理想的情况。后扩张的方法为:务必应用短于支架长度的耐高压球囊,在支架内(不能超出支架)行高压后扩张,力争达到即刻支架内直径的造影结果与参考血管直径尽量接近的理想结果。关于后扩张时采用的压力,应注意各种球囊的命名压是在体外测量得出的参考数值,而体内由于病变组织和血管壁对球囊膨胀均存在抵抗力,故术中施予的压力可能达不到预定对应的球囊直径,需要在术中仔细观察测量,再决定后扩张需要采用的压力。另外,Cordis公司在Cypher支架试用的较早时期曾推荐,Cypher支架可被应用到比其直径大1.0mm直径的血管(即2.5mm直径的支架可用于3.5mm直径的血管,3.5mm直径的支架可用于4.5mm直径的血管,以此类推)。但发现Cypher支架被FDA批准后大量投放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的病例可能部分与支架过度扩张有一定的关系。在目前尚缺乏严格对照试验确立药物洗脱支架过度后扩张与SAT的关系之前,建议最好不要行过度后扩张,导致支架过度膨胀,已策安全。

5.围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前及术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与普通金属支架相同,即术前至少2天起口服阿司匹林300~325mg,1次/d,同时术前至少6h起顿服氯吡格雷300~600mg或于术前至少5~7天开始,75mg,1次/d;术中静脉给予肝素,使ACT时间在250s;术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300~325mg,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目前均推荐Cypher和TAXUS支架术后最好持续应用氯吡格雷9~12个月。延长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疗程的原因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均可能延迟内皮化过程而产生SAT的潜在风险。对血栓形成高危的病变和病人(如多支复杂病变、糖尿病、高龄等),主张更加积极、长期的围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当前主张将术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增至600mg以便快速起效,部分学者主张术中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水蛭素衍生物bivalirudin)取代普通肝素。关于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比例,SIRIUS、TAXUSⅣ及NEW-SIRIUS分别为60%、58%和24%,New-SIRIUS试验大大减少了Ⅱb/Ⅲa拮抗剂应用,而术后SAT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别,说明改进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比应用Ⅱb/Ⅲa拮抗剂能更加有效地预防SAT发生。我国目前洗脱支架应用后SAT报告发生率并不高于欧美报道。

三、特殊情况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

1.重叠植入支架尽量采用单支架。若单个支架长度不够或远端撕裂而必须重叠植入第二个支架时,应注意两支架间重叠3~5mm,以避免因支架之间出现无药物覆盖的间隙(gap)而导致再狭窄率增高;第二个支架定位时要熟知不同种类和不同型号的支架存在的短缩率(0.3~1mm),且一定将第二枚支架标记(Marke)r的内缘植于第一个已释放支架的边缘之内,以保证重叠段足够长;且两个支架重叠释放后务必在重叠出处行高压后扩张。TAXUS-V研究结果显示,在多个支架重叠植入组(n=379,平均支架植入长度为43mm)没有显著增加副作用的发生(动脉瘤、支架内血栓形成等),而与对照组相比,再狭窄率显著下降。包含了SIRIUS、E-SIRIUS、C-SIRIUS以及DERECT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59例植入重叠Cypher支架(平均支架植入长度为39.5mm)的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与BMS对比,MACCEs事件没有显著增加,再狭窄率及对边支的影响显著优于BMS。

2.分叉病变SIRIUS分叉病变亚组分析发现主支病变均植入Cypher、分支植入Cypher与单用球囊扩张做比较,结果主支再狭窄率两种处理结果相似,且分支再狭窄多发生在口部。而对于分叉病变采用不同术式:The V stenting technique、The simultaneous kissing stents technique、The T stenting and modified T stenting technique、The crush technique(The reverse crush technique/The step crush technique/The inverted crush technique)、The culottes stenting technique、The Y stenting technique、The skirt technique、Bifurcated stent technique,其结果多为单中心报告结果,但一致的结果是与BMS比较DES能显著降低分叉病变的再狭窄率。因此建议,对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应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对分支病变应依据不同的病变解剖特点选择不同的术式。

3.糖尿病SIRIUS、TAXUSⅣ及NEW-SIRIUS试验中都包括了20%~24.6%的糖尿病病人。3项试验结果均提示药物洗脱支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病人PCI术后再狭窄率,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支架段内再狭窄率仍然较高。ARTⅡ研究中糖尿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DES与CABG比较有相同的MACCEs结果(15.7% vs14.6%),而远远优于BMS(36.6%);ISAR-DIABETES研究结果则显示在均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基础上,Cypher支架更优于TAXUS支架,包括晚期管腔丢失、再狭窄率等。

对糖尿病这一再狭窄高危人群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时,更应强调选择足够长度的支架(可用IVUS辅助),在支架覆盖范围内仔细实施预扩张和后扩张,且最好辅助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

4.用于复杂病变必须强调的技术和机械因素由于复杂病变(如慢性闭塞、分叉病变、口部病变、弥漫性病变、钙化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等)行PTCA或普通金属支架后的再狭窄率均高于简单病变,故对复杂病变行药物洗脱支架术者更应强调具备娴熟的PCI基本技术,强调指引导管和导丝具有足够强的支撑力,必要时,可应用双导丝以加强支撑力,对严重狭窄、具有高度抵抗性的钙化纤维化病变、弯曲处病变及远端病变,强调进行适度而充分的预扩张准备,可用IVUS帮助选择治疗策略;术者要熟知药物洗脱支架在复杂病变中型号的选择原则和植入、释放技巧。

总之,药物洗脱支架植入、释放中的技术因素很可能是影响其临床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随着有关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技术将会日趋完善。

(宋现涛 吕树铮)

参考文献

[1] Holmes DR, Leon MB, Moses JW,et al. Analysis of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SIRIUS tri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versus a standard stent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oronary restenosis[J]. Circulation, 2004, 109(5):634-640.

[2] Schofer J, Schluter M, Gershlick AH, et al. for the E-SIRIUS.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ng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small coronary arteries: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SIRIUS)[J]. Lancet, 2003,

362: 1093-1099.

[3] Schampaert E, Cohen EA, Schluter M, et al. The Canadian study of the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ng de novo lesions in small native coronary arteries(C-SIRIUS)[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3(6):1110-1115.

[4]Grube E, Silber S, Hauptmann KE, et al. TAXUS I: six- and twelve-month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on a slow-release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for de novo coronary lesions[J]. Circulation, 2003, 107(1): 38-42.

[5] Colombo A, Drzewiecki J, Banning A, et al. for the TAXUS-ⅡStudy Group. Randomized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low- and moderate-release polymer-base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for coronary artery lesions[J]. Circulation, 2003, 108: 36-42.

[6] Tanabe K, Serruys PW, Grube E, et al. TAXUS III Trial: in-stent restenosis treated with stent-based delivery of paclitaxel incorporated in a slow-release polymer formulation[J]. Circulation, 2003, 107(4):559-564.

[7] Stone GW, Ellis SG, Cox DA, et al. A polymer-base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04, 350(3):221-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