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美主义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笔者把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概括为图3.1.3。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追求完美的愿望并不强烈,他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以及一个又一个在其看来潜在的危险。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往往处于尖锐但明确的担心恐惧之中,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焦虑则经常是泛泛的、不明确且不容易观察得知的。

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完美主义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它的典型表现是: (1)做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之前,头脑中总会产生完美的期望或计划,这些期望和计划往往超出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这种完美期望是冲动性的,强迫性人格者常常被完美冲动所驱使。(2)在做事的过程中,强迫性人格者也会表现得过于谨慎和仔细,以至于牺牲效率;在完成或接近于任务完成时,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还很不好,对其中一些并不重要的缺点过分在意,反复进行不必要的修改,以至于拖延了时间。这是困扰强迫性人格者的另一种情绪模式——不完美焦虑。

对完美的欣赏与追求是人类普遍的动机,但人们一般不会因为这种对完美的诉求而大受困扰。人们虽然喜爱完美的事物,不喜欢有缺陷的事物,却也能够“退而求其次” 。几乎所有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会表现得有点“完美主义” 。例如,当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买一辆名贵的车,或者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时,都会变得有点吹毛求疵。然而我们称之为“完美主义者”的个体,他们对于完美的欣赏与追求是异乎寻常的,甚至对生活中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也要作出极为慎重的选择,对于重要的事情,就更视完美为生命了。[7]

完美主义者的执着,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对事物的完美有着高于他人的敏感性(尽管这可能是一个因素) ,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非同平常的兴奋—紧张状态。事物在完美主义者头脑中唤起的不完美感,进一步激发了更为深层和强烈的不安全感。对事物的完美想象叠加了强烈的热动机,例如夸大的成就动机[8]

尽管“完美主义者”与“强迫性人格者”是两个高度相关与重叠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并非没有区别。首先,“完美主义者”不是一个严格的诊断学术语,而是一个日常用语。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系列心理学者对“完美主义”概念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测量,发现这个概念可以大致分成“消极完美主义”和“积极完美主义”两类。而“消极完美主义”是日常用语中“完美主义”的最主要含义,积极完美主义表现为追求卓越,一部分人所说的完美主义是指这种人格特质

某些学者认为追求完美和追求卓越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积极完美主义者追求卓越,表现为高自尊、高行动力和高自信,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追求卓越者常常表现出他们追求完美的一面,完美主义者也往往表现出追求卓越的一面。虽然追求卓越的动机并不必然导致完美主义,但也常常强化这种倾向,尤其当追求卓越者把完美视做卓越的标志的时候。就笔者的临床经验而言,完美主义者中的绝大多数,既追求完美,又害怕不完美。笔者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 (ZNPQ)和“积极完美主义问卷”(ZPPQ)对大学生人群进行施测,发现完美主义者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上的得分极高,在“积极完美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也大大高于平均分。这说明完美主义者受到期望完美(完美冲动)和担心不完美(不完美焦虑)这两种动机的驱使。前者是趋获动机,后者是消避动机。此两种动机也是互相强化和转化的。

完美主义,就其最狭义的含义,是对完美(完整、十全十美、最佳)的期望(完美冲动)和对不完美(有缺点、有瑕疵)的焦虑(见图3.1.3)[9]完美冲动和不完美焦虑除了受人类天然的完美欲和完整欲驱动之外,一般总要叠加了成就动机、关系动机等热动机。

完美主义者很少停留在只是对完整无缺的诉求上,还表现为对秩序、计划和控制等的完美主义要求。把这些特点纳入进来,就形成了广义的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的概念。如果把积极完美主义也纳入进来,就形成了最广义的完美主义概念(见图3.1.3)[10]。在本书中,如没有特别指出,“完美主义”一词指广义的完美主义,即消极完美主义。

img25

图3.1.3 强迫性人格与完美主义的关系

笔者把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概括为图3.1.3。如图所示,强迫性人格包括有(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与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并不显著地追求完美,而是表现为吝啬、因循守旧、固执、喜欢积攒。用Gray的行为抑制系统(BIS)和行为激活系统(BAS)的理论来描述这两种强迫性人格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BAS系统和BIS系统都易激活,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只有BIS系统易激活。如果从人格的情绪特征的角度看这两种强迫性人格,则可以说,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情绪模式是躁郁(既积极又消极)的,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情绪是抑郁—焦虑(消极)的。

强迫性人格虽然能够根据人格中的完美主义之有无及完美欲的广义与狭义来加以区分,若分析完美欲、计划性、控制性、积累性所被叠加的热动机,则在不同类型的强迫性人格之间又有着明显相似的动机模式(在下一章分析强迫性人格者的自恋式人格结构时将对此予以详细探讨) 。

有、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的区别与联系

上文已经把强迫性人格大致分成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追求完美的愿望并不强烈,他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以及一个又一个在其看来潜在的危险。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除了受“避免潜在危险”的消避动机所驱使,还抱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可能的快乐”的趋获动机。

“避免潜在危险”的动机强烈,这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共同特征,但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会通过追求完美来化解风险、缓解不安全感,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则是通过因循、守旧、积累、控制等应对方式缓解内在的不安。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也可能有因循、守旧和积累的一面。

对比有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可以给出两种粗略但便于记忆的印象: 前者期望完美感,这种倾向泛化到生活的各方面,也强化了对不完美的焦虑感;后者主要担心失去控制或失去所拥有之物,防御失控和损失的行为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强化了对秩序、细节等的主动关注。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往往处于尖锐但明确的担心恐惧之中,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的焦虑则经常是泛泛的、不明确且不容易观察得知的。人们难以理解完美主义者的不完美焦虑,觉得完美主义者小题大做、反应过度,也难以理解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固执的、偏离常识的行为。

两种强迫性人格者在另一个层面上发生联系。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对于计划、程式、形式、逻辑性也有一定的追求,他们起初或许并不苛望十全十美,但是计划感、仪式感、形式感、逻辑合理性等冷动机感受与完美感具有天然的联系。 “完美的计划” 、 “完美的仪式” 、 “完美的形式” 、“完美的逻辑”是追求计划、仪式、形式、逻辑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计划、仪式、形式和逻辑有天然的不完美易感性。完美的计划、仪式、形式和逻辑能够带来比不完美的计划、仪式、形式和逻辑远为强烈的快感,[11]因而无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对于计划、仪式、形式或逻辑思维的把握能力逐步增强)会被激发或逐步发展出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