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勤洗手,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是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根本之道。病毒疫苗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疫苗,对相应的病毒传染病可起到预防作用。

第二节 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一、概念

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肺鼠疫、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肺炭疽、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以及军团菌病、普通感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水痘等非法定管理的但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上述传染病在某种情况下均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模式

1.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传播距离一般在1m以内。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2.通过在空气中干燥后形成的飞沫的直接接触或经空气传播 飞沫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在一定距离内传播。通过此种方式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水痘病毒、麻疹病毒、天花病毒、链球菌、真菌孢子等。

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d。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道不适。

(二)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d至肿胀后9d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d,通常为18d。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一二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随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三)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d,通常为14~16d。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d至出疹后6d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热、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历时1~6d,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二三天内,在患者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患者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四)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麻疹的潜伏期为7~18d,通常为14d。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科氏斑);3~7d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d,亦可能长达3周,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四、综合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

用于预防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而感染的防护,目的是降低院内明确和未明确的传染源引起感染的危险性。要求:戴手套前和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加穿防护衣、戴护眼罩和个人呼吸器等。按传播途径防护分三种基本型:气溶胶、飞沫和接触防护。气溶胶防护:N95口罩、外科口罩、面纱口罩或特殊要求的气流管理和通风。飞沫防护:不需特殊气流管理和通风,距患者约0.9m内戴口罩。接触防护:进病室时戴手套,接触患者或到其居留环境时穿隔离衣,不共用诊疗设备,出病室时不要污染手。

(二)一般防护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空气消毒 因患者打喷嚏或咳嗽及呼吸所排出的病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十几小时以上,病毒可以在无生命物体上生存3h,经常开窗通风和空气消毒,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致病微生物。

2.戴口罩 口罩是针对空气、飞沫传播的最主要措施,一般呼吸道传染病戴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外科口罩,需空气隔离或烈性传染病的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面具。

3.勤洗手 传染病主要是经飞沫传染、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在工作中无意用手触摸被污染的物体会沾上病毒,并在不经意间用手摸自己的鼻子或眼睛,就很可能被感染,所以勤洗手显得非常重要。戴口罩、勤洗手,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是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根本之道。

4.多喝水 特别在冬春季节,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要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吐痰时要避开别人吐在痰缸、纸巾或塑料袋里,及时消毒处理,以切断传染途径。如需外出,必须戴口罩,并定时更换。

6.坚持体育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三)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1.接种疫苗 这是现阶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和15岁以下儿童高发的流行特点,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形成免疫屏障,切断其传播途径更显得至关重要。病毒疫苗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疫苗,对相应的病毒传染病可起到预防作用。细菌疫苗有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计划地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菌苗可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可有效地预防肺结核,对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还需补种。对可能接触炭疽的人,皮肤划痕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

2.药物预防 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唑及中药等,对一些病毒性传染病可起到预防作用。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磺胺嘧啶预防。红霉素对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肺炎有预防作用,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包括儿童)可口服异烟肼6~12个月以防发病。对可能接触炭疽的人,口服四环素6d、肌内注射青霉素6d或环丙沙星4周,隔离观察8d。医务人员可适当进行预防用药或接种有关疫苗。医务人员在无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密切接触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后,应当及时使用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四)建立应急机制

做好应急储备工作,建立有效的的应急机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落实医疗救治人员及医疗防护物品和设施;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严把医用防护与用品质量关,并按需要储备一定的基数,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保证防护效果。克服对消毒隔离的麻痹思想,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养成安全防护习惯和相互监督的风气;医院各类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标准预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