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者的足迹

探索者的足迹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器官移植成功的前提是血管吻合。这是人体器官移植划时代的成功,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实现了人类的梦想。默雷因对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的研究,获得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在技术层面遭遇抗排异反应难题的同时,医学界部分保守人士从伦理道德层面对其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巴纳德医生面对外界的攻击、嘲讽毫无惧色,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医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探索者的足迹

19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了实现用新的器官替换功能低下的旧器官的愿望,进行了艰难的器官移植实验。

首先,维也纳的外科医生维尔曼进行了狗肾的移植实验,他把摘出的狗肾成功地移植到同一条狗的颈部,这个肾仍具有排尿功能,这为器官移植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器官移植成功的前提是血管吻合。1905年,法国里昂的卡雷尔医生首创了血管缝合技术,并进行了动物的肾移植实验。1906年,法国医生雅布雷进行了多种动物的移植实验,但术后没多久由于排异反应都没有存活多久。

1936年,乌克兰医生渥鲁沃伊进行了同种异体移植,他把新鲜尸体的肾脏移植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腹股沟,病人术后36小时后死亡。1952年,法国巴黎一家医院摘除了一例肾衰患者损伤的肾,取出患者母亲的活体肾,为他做了移植手术,但遗憾的是同样由于排异反应,术后没多久患者就死亡了。

1954年,美国医生默雷在一对同卵孪生儿之间进行肾移植手术。因为孪生儿的组织具有相同的抗原,受体的免疫系统没有把移植物“视”为异己,所以没有出现排异反应,术后患者状态良好,后来还结了婚,有了孩子。这是人体器官移植划时代的成功,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实现了人类的梦想。为了解决异体移植间的排斥问题,默雷与法国科学家汉伯格合作,让患者接受全身大剂量放射性辐射,降低免疫反应,避免移植受体受到免疫攻击。1961——1980年间,默雷又与英国剑桥大学卡尔尼合作,将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患者身上,克服了异体移植的排异问题。默雷因对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的研究,获得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5年,休默医生在动物肾移植试验中使用了类固醇激素,抗排异效果很好,使同种移植成了可能。1956年,美国唐纳尔·托马斯医生进行了第一例狗的骨髓移植术,获得成功。此后,托马斯继续对骨髓移植进行研究,1969年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移植体在宿主体内发生排异反应,使骨髓移植成功率大大增加。他与默雷分享了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0年,美国夏姆威医生进行了狗的心脏移植实验,术后生存时间为1个多月。1963年,哈蒂医生在临床上进行了肺移植。世界上第一例肝脏移植术于1967年成功施行。1967年南非巴纳德医生进行了临床心脏移植术。

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在技术层面遭遇抗排异反应难题的同时,医学界部分保守人士从伦理道德层面对其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他们指责器官移植手术是亵渎神灵,不正当地促进医学进步。巴纳德医生面对外界的攻击、嘲讽毫无惧色,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医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在各国医生的努力下,器官移植技术不断完善,迅速发展。仅1969年全球就进行110例心脏移植手术,有22个国家的64个手术小组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到巴纳德的队伍中来,他的坚持和无畏精神,使移植医学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到1983年,美国已做肝脏移植223例,心脏移植500多例,占世界总量的60%。肾脏移植作为第一个投入临床的手术,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198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肾移植例数多达3 500~4 500,肝脏和心脏移植各150人次。但是显然这还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每年仅需要肾移植的病人已逾10000。

1978年4月,在上海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病人术后存活了109天。从1969年11月到1984年1月,我国共施行肾移植1 117例(1301次)。肾移植后,有功能肾一年存活率为60%。

目前,多器官移植技术发展很快,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器官移植向纵深发展。截止1985年,世界上已施行108例心肺移植手术,3年存活率约74%。1986年12月,英国成功地为一位35岁的妇女施行心肺肝移植手术。同年,美国一名3岁的儿童同时进行肝、小肠、胰、胃、结肠5个器官的移植手术,术后存活194天。1992年,美国一名5岁女孩2次施行移植手术,成功置换了肝、结直肠、胃、脾、肾、小肠6个器官,从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