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炎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炎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穴位贴敷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学称之为“灸疮”,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防治疾病时又称“敷脐法”或“脐疗”。

一、适宜病种

(1)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在应用时常选用补阴壮阳、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药物,穴位多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五脏的背俞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2)穴位贴敷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但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选择,进行辨证论治、施体施养。主要适应证: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便秘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二、方法

(一)药物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为:水、盐水、白酒或黄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鸡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赋形剂。

目前临床常见的穴位贴敷剂型有:散剂、糊剂、饼剂、丸剂、锭剂、软膏剂、硬膏剂、橡胶膏剂、涂膜剂、贴膏剂、药袋、磁片等。

(二)操作方法

1.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一致。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次贴敷一组穴位。

(1)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

(2)循经远取:一般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进行保健调理,如贴敷涌泉穴防治高血压病、头痛、口腔溃疡等。

(3)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

2.贴敷方法

(1)体位选择:应用穴位贴敷进行保健时,应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2)贴敷药物的固定: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

3.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三、注意事项

(1)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瘙痒、疼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

(2)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5)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和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

(6)禁忌证: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孕妇禁用,以免流产。

(李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