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治抗癌法

外治抗癌法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历代医家总把肿瘤诸疾归属外科类,属“疮疡”“肿疡”等范畴,因此,外治法对于肿瘤的治疗作用便备受重视。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可有效控制癌性胸腹水。证实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腹水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且应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临床治疗恶性胸水34例,其治愈率20.5%,显效率44.1%,总有效率88.2%。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九窍或病变病位,以达到祛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治法的渊源久远,始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至《内经》,便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提法,开始了针砭、按摩、烟熏、猪膏、外用等外治法,其中有治筋急用“马膏膏法”及“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涤风中血脉”的记载。《周礼·天官》也提出“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郑玄注五毒:“今医人有五毒之药,合黄蝥、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烧三日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以治疡。”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便较系统地记叙了用药摩、润导、烙、沥、洗、熏、坐、浸脚等各种外治法及创制相应方药。到了明清时期,中医的外治法已较为成熟,有薛己的《外科枢要》、王肯堂的《疡科准绳》、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而以《外科正宗》“列证最详,论治最精”。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载膏药可治痈疽(包括肿瘤)、风湿痹痛等症,常选用金石矿物类及芳香走窜类药物,辨明机体的寒热、虚实,药物亦配以温、凉之性,通过外治之法,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滞,消肿溃坚。而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则被认为是第一部内病外治的专著,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每证用药,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嗅、敷、熨、熏、浸、洗、罨、擦、坐、嚏、烙、刮痧、火罐、推拿等数十种外治方法,经“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始知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并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历代医家总把肿瘤诸疾归属外科类,属“疮疡”“肿疡”等范畴,因此,外治法对于肿瘤的治疗作用便备受重视。

本法指运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消瘤抑癌的目的,部分肿瘤在中医学属痈疽疮疡肿毒的范畴。外治药物于患处具有徐徐持续释放药力的独特性能,并能渗透肌肤,深达病所,使药力较为持久地停留于病灶,连续发挥治疗作用。吴师机论及膏药的作用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之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转变之虞。”

外治抗癌法的常用剂型有以下几种:①散剂:如皮癌净、信枣散(皆含信石等药),外敷治疗皮肤癌及宫颈癌;青黛粉外涂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肝脾肿大、癌症合并带状疱疹等。②膏剂:各类消肿止痛膏药,包括提取抗癌中草药有效成分制成的软膏(如野百合碱、秋水仙碱、蓖麻毒蛋白等),用以外贴体表肿瘤、唇癌、皮肤癌等。③栓剂、棒剂及药钉:用腐蚀性或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做成药栓、药棒或药钉(可用雄黄、信石、莪术、掌叶半夏、鸦胆子等药做成),塞入子宫颈管、肛管或钉入瘤块,用以治疗子宫颈癌、肛管癌或体表肿瘤。④水剂:大部分抗肿瘤中草药皆可煎水洗或湿敷,适于浅表肿瘤在全身用药时的配合使用,部分肛管癌或妇科肿瘤亦可用鸦胆子、苦参、穿心莲等煎液保留灌肠或阴道冲洗。把以上内治各法与外治抗癌法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吴师机亦强调说:“总之,内外治皆足防世急,而以外治佐内治,能两精者乃无一失。”

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可有效控制癌性胸腹水。如王义君等自拟散水方,组成:生水蛭5g,蜈蚣(带头足)5条,牵牛子10g,枳实30g,甘遂10g,薏苡仁20g。经过对44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应用该方后,2剂内腹水量减少,腹围缩小者5例,占11.36%;3剂者9例,占20.45%;4剂以上者10例,占22.72%。证实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腹水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且应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施用时须结合支持疗法,如予以高糖、能量、氨基酸、白蛋白等以培固其本源。张亚声报道,取生大黄、香白芷、枳实、山豆根、石打穿等芳香开窍、破坚消癥中药研成细粉,密封包装待用,作为基质,以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等为主药,煎浓汁为溶剂,应用时将基质与溶剂两者调和,加少许冰片调成膏状,备用。每次取药粉60g溶入50mL溶剂调成膏,每次外敷2~4小时,每日用1次,每用2天停1天,外敷部位以背部肺俞及病变处为主。临床治疗恶性胸水34例,其治愈率20.5%,显效率44.1%,总有效率88.2%。表明十枣汤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十分明显,可控制恶性胸水增长速度,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又如通过外治法还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如杨祖贻等针对放疗所致皮肤炎,用紫草油涂抹照射部位皮肤,每日2~3次,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对肿瘤病人因多程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带状疱疹,采用中药冰片20g,青黛50g,生大黄50g,研细加适量芝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每日l~2次,多可在2~3日内控制病情。蒋云等用苦参汤(苦参30g,蛇床子、金银花、菊花、黄柏、石菖蒲、白芷、地肤子各l5g)煎汤漱口或冲洗口腔,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霉菌感染,总有效率为93.94%。王世彪等用升白膏(附子、黄芪、穿山甲、当归、鸡血藤等药研为细末加黄酒100mL,鲜姜汁100mL,倒入锅中加热,煎熬至酒干成黏稠状,然后与冰片2g混合,捣如膏),以灸脐法为主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其升高白细胞的总有效率为91.99%。

综上,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外治法具安全有效、适应证广、简便价廉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可用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可治愈“大方脉”所不能解决的病。癌症痼疾,因于气血瘀毒胶结,肿块非峻猛药难以化开,却又往往正虚邪实,不胜攻伐,仅靠内服药物难以胜任,故临证时内服药物与外治法并举,对于各类躯干及体表可摸到明显包块的肿瘤,肌肤无溃破者,使用外治法与内服药相结合,能够减少痛苦,提高疗效,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