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研究现状

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生物地质学关系最密切的国际计划是全球变化研究,它包括下列国际计划:①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重点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②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研究物理气候过程;③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计划,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④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研究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变化研究中,IGBP,IHDP,DIVERSITAS均与生物地质学有关。
外研究现状_生物地质学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生物地质学关系最密切的国际计划是全球变化研究,它包括下列国际计划:①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1984),研究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重点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②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1970),研究物理气候过程;③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计划(IHDP,1995),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④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1992),研究生物多样性。

在全球变化研究中,IGBP,IHDP,DIVERSITAS均与生物地质学有关。从全球变化研究中得出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在地球系统中,生物圈是一个活跃的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尤其强烈。因此,需要地学与生态学的结合研究,即生态地学,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协调,即可持续发展科学。中国学者刘东生、叶笃正、胡敦欣、安芷生、符淙斌等倡导并参与了IGBP和WCRP,后4人参加了其科学委员会。我国亦参加了全球变化的上述4个计划及其他工作,如ESSE(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WCMC(世界物种保存监察中心)等。

全球变化以数十年至数百年尺度为重点,旁及数千年至数百万年,或数天至数年。对于生物地质学的地史部分,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有所涉及。有关的项目有第157项、第357项(有机体演化与矿产),第199项(地史中的稀有事件,集中在天体撞击对生物灭绝影响方面),第216项(地史中的全球生物事件),第335项(灭绝后的复苏)等。我们自1983年开始,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了第203项、第272项、第359项三个IGCP项目,专攻特提斯、环太平洋与冈瓦纳边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事件,多方面涉及该时期生物圈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RC)提出的固体地球科学今后任务中,将“全球古环境和生物演化”及“全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别列为第一和第二重点,在第一重点中,又将“最近2.5Ma”和“最近150Ma 及150Ma以前”分别列为最优先和优先项目。1997年,美国地质年会(GSA)(盐湖城),强调了地球系统科学与地质生态学,并召开了“地质生态学的概念”研讨会。2001年,NRC又提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机遇”报告。报告把“关键带:地球近地表环境”、“地质生物学”分别列为六大机遇的第1项、第2项,进行了重点论述,要求从个人驱动的研究、开创性计划、多学科研究三方面给予支持。其中,关键带相当于地球系统科学的自然科学部分,其许多研究内容与生物地质学相重,如“生物、水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地球碳循环”、“地球历史”等。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英国政府主管地球科学的机构)发布的1994—2000年地球科学战略中强调:地球系统的基本问题,是认识地球内部作用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过程的耦合和反馈关系,并将“气候与环境变化动力学”和“生物圈的演变”列为六大核心科学主题的第5项、第6项。

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和科学基金会共同实施了15年(2000—2015年)超大型研究计划——地球工程学:从过程认识到地球管理。在其13个重大项目中,有2个与生物地质学密切相关,即第6项,耦合的地球-生命系统:生物圈动力学与全球环境控制;及第8项,物质循环:地圈与生物圈之间的链环。

俄罗斯1990年以来提出了“生态地质填图计划”,先后召开了“地质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法”和“地质生态制图”等全俄会议。1997年召开了“生态地质学”国际会议(圣彼德堡大学);其他国家亦有一些与地质生物学相关联的研究计划。

在国内,1983年钱学森倡议建立地球表层学,黄秉维阐述了地球表层学的概念,把四大圈层作为整体、复杂的开放巨系统来研究,实际上与国际上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是一致的。与之相关,我国于1983年、1986年、1989年先后召开了三次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过渡带及其敏感性的概念,对季风驱动的生态系统、黄土古土壤、湖泊岩芯、冰芯、石笋等做出了国际前沿的成果。2002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地球科学: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孙枢等,2002)中,将生命与地球的协同演化列为21世纪初的十大战略重点之一,其他重点中亦有与之密切相关的。在地史上,我国不但保存了寒武纪白垩纪完整的地质和化石记录,而且发现了澄江动物群和热河动物群等罕见的化石宝库,以及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和人类其他遗存,我国的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从以上叙述可见,在生物地质学领域的某些学科中,我国与世界的差距并不很大。因此,通过多学科交叉与综合(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中国可以对生物地质学做出特有的贡献,我们应当尽快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重要交叉学科中达到国际前沿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