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关于“脂肪肝”的记载。目前多数学者将其归于积聚、痰浊、黄疸、胁痛等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饮酒过度,或过度肥胖、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食积气滞等。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消瘀、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为主。中药治疗主要从保肝、降脂、对症治疗3个方面遵医嘱进行。尿黄者,加车前草;纳呆腹胀者,加山楂、莱菔子;肝区痛甚者,加白芍、延胡索;口干者,加生地黄、石斛。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关于“脂肪肝”的记载。目前多数学者将其归于积聚、痰浊、黄疸、胁痛等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饮酒过度,或过度肥胖、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食积气滞等。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消瘀、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为主。中药治疗主要从保肝、降脂、对症治疗3个方面遵医嘱进行。

(一)痰瘀互结证

【辨证要点】 胁肋刺痛或胀痛,乏力,脘腹痞闷,胁下痞块,舌胖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 化痰消瘀。

【方药举例】 化痰消瘀经验方加减。莱菔子、姜半夏、泽泻柴胡、郁金、山楂、虎杖、枳壳、姜黄。肝区刺痛者,加延胡索、泽兰、青皮;乏力或便溏者,加白术、黄芪、薏苡仁、陈皮;失眠者,加炒酸枣仁、首乌藤。

(二)肝郁脾虚证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抑郁不舒,嗳气,四肢乏力,食欲缺乏,或有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 疏肝健脾。

【方药举例】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党参、郁金、山楂、枳壳、薏苡仁。胸胁痛者,加延胡索理气、活血、镇痛;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健脾;腹泻便溏者,加煨葛根、砂仁,升阳化湿止泻。

(三)湿热内蕴证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胁肋胀痛,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或有恶心,小便黄,口苦口干,舌红赤,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湿。

【方药举例】 小柴胡汤合茵陈汤加减。柴胡、茵陈、黄芩、虎杖、白术、姜半夏、枳壳、泽泻、制大黄、栀子。尿黄者,加车前草;纳呆腹胀者,加山楂、莱菔子;肝区痛甚者,加白芍、延胡索;口干者,加生地黄、石斛

(四)气滞血瘀证

【辨证要点】 胸胁刺痛或胀闷,走窜疼痛或胁痛拒按,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瘀斑,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

【方药举例】 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当归、泽兰、丹参、赤芍、郁金、香附、枳壳、川芎、姜黄、山楂、虎杖、牛膝、甘草。胁痛甚者,加蒲黄、白芍;口干渴、舌红少津者,加玉竹、生地黄;失眠者,加炒酸枣仁、首乌藤。

(五)肝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 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或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虚细或细数。

【治法】 补益肝肾。

【方药举例】 一贯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北沙参、枸杞子、当归、生地黄、麦冬、山茱萸、丹参、白芍、陈皮、决明子、泽泻、山药、山楂。胸胁刺痛者,加姜黄;阴虚兼湿热者,加黄芩、栀子;口干渴、舌红少津者,加天花粉、石斛;失眠者,加炒酸枣仁、首乌藤;腰膝酸软重者,加桑寄生、杜仲、牛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