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皮测黄疸和血清总胆红素

经皮测黄疸和血清总胆红素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生物转化过程所包括的许多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两相。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大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可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也可经损伤的肝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凡登白试验双向阳性,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阳性。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凡登白试验即刻反应阳性,间接胆红素无明显改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

本节热门考点

1.肝脏生物转化的意义:①活性降低,毒性减低,溶解性增高而易于排出;②有些物质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反而增加或溶解性降低,不易排出体外。

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结合反应。

3.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内的胆汁酸是以胆汁酸钠盐或者钾盐形式存在。

4.胆色素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反应)胆红素。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

一、生物转化作用

(一)概念

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肝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二)反应类型

生物转化过程所包括的许多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两相。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

1.氧化反应 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

(1)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

(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

(3)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

2.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类、偶氮还原酶类;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3.水解反应 多种水解酶类。

4.结合反应

(1)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2)凡含有羟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使其易于排泄。

(3)结合剂:普通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甲基等物质或集团。

(三)生理意义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消除(灭活作用),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降低或消除(解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生物转化作用可以将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增高,变为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的物质。

二、胆色素代谢

1.胆色素的概念 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

2.游离胆红素 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系统细胞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形成线性四吡咯的水溶性胆绿素。胆绿素进一步在胞液活性很强的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还原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和运输。

3.结合胆红素 又称间接反应胆红素,由肝细胞内质网作用所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结合胆红素。

4.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水解脱去普通糖醛酸,生成未结合胆红素,再还原成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

5.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凡是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摄取、转化、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大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可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根据胆红素来源,可将黄疸分为三类。

(1)溶血性黄疸:是肝前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过多,超过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此时结合胆红素浓度改变不大,重氮反应试验(凡登白)间接反应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2)肝细胞性黄疸:是肝原性黄疸,由于肝细胞破坏,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浓度均升高。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也可经损伤的肝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凡登白试验双向阳性,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阳性。

(3)阻塞性黄疸: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压力增大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属肝后性黄疸。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凡登白试验即刻反应阳性,间接胆红素无明显改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