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诊疗中期病人的心理变化

诊疗中期病人的心理变化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期病人的义务是与医护人员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分为指导合作和主动参与两种。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人格特征及文化等因素具体分析。但是同室病友的病情加重或病故也会对病人产生消极心理。其次,病人的自身条件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对药物的信赖与需求等因素均对药物的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一)依赖性病人角色的心理反应

此期病人的义务是与医护人员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分为指导合作和主动参与两种。第一种关系是病人主动接受医师的指导,医师权威性地指导病人,病人可以提出疑问,但必须配合医师。这种情况可使病人感到有了依靠,产生了安全感。而另有一些病人希望参与自己的医疗决策,如果医师反应不积极,他们便会产生失望、沮丧、甚至敌对行为。对于慢性疾病尤其如此。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人格特征及文化等因素具体分析。

(二)住院有关的心理反应

医院环境、人际关系、医疗条件也与病人的心理反应有关。

1.医院环境 医院环境对初次住院的病人是陌生的,医院里的气味、声音、色彩以及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直接影响了病人的生活习惯,使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反应。

2.人际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使病人有安全感、依赖感,这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病人与病人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关系可以使病人感到轻松、安全。有的病人还可以从病友那里获得积极的医疗信息,从而减轻种种疑虑。但是同室病友的病情加重或病故也会对病人产生消极心理。

3.医疗条件 医疗条件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对于医疗设备齐全,有众多高技术、高职称医师的医院,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会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4.与药物治疗有关的心理反应

(1)药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药物无疑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但药物的疗效与病人的心理效应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一些病人疾病的好转并非药物本身的生理效应,而是通过“接受药物治疗”这一行为过程,在病人心理上造成良好的积极的感受,通过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使疾病好转。积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消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从而降低药物的生理疗效。

(2)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首先,与疾病的性质有关,对于器质性疾病,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其次,病人的自身条件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对药物的信赖与需求等因素均对药物的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3)病人的依从性:是指病人是否按处方服药。成功的药物治疗不仅包括正确的选择药物,也要考虑病人是否按处方服药。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很多,病人服药行为来自于他对医生、对药物的信赖和对自己疾病的认知、评价。治疗过程中医生对病情和处方的解释,病人对治疗方式的态度,都会影响依从性。治疗的依从性差常与医生的诊疗匆忙、解释简单、缺乏耐心及患者自我主张的倾向有关。当然,医疗的客观条件也会影响病人的依从性。如医院和医生的权威性,护士和药剂师发药时的语言、神态和对药物疗效的解释,药物的名称、产地、剂型、外观、气味、价格、药物信誉、使用说明、广告宣传等均可影响病人的依从性,从而对药物的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