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区的异质性

控制区的异质性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发现,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现象与组织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此外还与个体的年龄有关,随着个体年龄增大,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发生率也会升高。但同一个体在连续2年内检查时,其mtDNA异质性位点及发生率未见变化。而且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这一现象,有助于提高同一母系亲属认定的准确性。

四、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

(一)mtDNA异质性的定义

一般认为,同一个体的mtDNA序列只有1套,且在该个体各种细胞中的mtDNA序列是一致的。但是,在法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中却发现有相当部分个体的情况不是这样,即1个人的mtDNA可以出现2种或更多种序列。这种现象称为mtDNA的异质性(heteroplasmy)。

(二)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广泛发生

1994年GILL首先报道了mtDNA的异质性现象,此后在某些疾病的病人身上也有发现。后来,发现异质性现象同时在同一母系的2个后裔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发生,使依靠mtDNA序列测定来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的法医物证学检验面临挑战。

蒋琼橙、伍新尧等(2006年)对汉族人mtDNA控制区的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mtDNA控制区(包括HVRⅠ,Ⅱ,Ⅲ)的异质性现象十分普遍,以血液为检材时,其发生率达到20%,详细情况见表21-9。在mtDNA控制区总共发现有36个异质性位点。其中,HVRⅠ有18个(18/36),HVRⅡ有10个(10/36),HVRⅢ只有7个,有1个在nt16418(非高变区)位置。

同时发现,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现象与组织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此外还与个体的年龄有关,随着个体年龄增大,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发生率也会升高。如年龄小于40岁时,mtDNA异质性发生率为26.4%。而年龄在41岁以后,异质性的发生率则会达到44.7%以上。但同一个体在连续2年内检查时,其mtDNA异质性位点及发生率未见变化。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李生斌等发现,用DHPLC法检测mtDNA异质性的灵敏度比普通DNA序列测定法的灵敏度要高得多。

表21-9 广东汉族个体中51例异质性个体7种组织mtDNA异质性检出情况

img124

(三)mtDNA异质性的规律

蒋琼橙、伍新尧等(2006年)研究以后,将mtDNA控制区序列异质性的规律总结如下。

1.异质性在汉族群体中分布广泛对多种组织的检查发现mtDNA异质性个体发生率高达34%;即使以血液标本为检材时,其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个体发生率也达20%左右(68/323=21.05%)。

2.异质性的发生率与组织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在人的器官组织中,mtDNA控制区异质性发生率的顺序为脑>心肌>骨骼肌>毛发>肝脏>血液>骨。出现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个体的脑组织几乎(50/51)都有mtDNA异质性现象。采用血液为检材时,mtDNA异质性发生率为20%左右。

3.单一个体的异质性位点不超过3个在150例尸体中发现存在异质性现象的个体有51例。其中有46例个体的异质性位点只有1个,有4例个体具有2个异质性位点,同时存在3个异质性位点的个体只有1例。在另外的323例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同时具有2个异质性位点的个体只有1例,未发现同时具有3个异质性位点的个体。因此,如果2份检材的mtDNA控制区检测结果有4个位点的碱基出现不同时,应该考虑这2份检材来自不同个体或不同母系成员的可能性大。

4.异质性现象的类型异质性现象以碱基转换为主(72%),以碱基颠换为次(13.9%),碱基插入或缺失占13.9%。即如果两份检材的检测结果有1个碱基的变异,且是碱基转换时,则应考虑这两份检材的差异可能属异质性的可能性大。

5.个体识别时取材的注意事项由于组织之间的异质性现象有差异,因此在进行个体识别时,应尽量采用同一组织来分析mtDNA控制区序列,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可靠。

6.分析异质性结果时应注意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组的检测结果说明,mtDNA控制区异质性可因年龄的增大而累积。但是,同一个体在2年内其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现象是稳定的。而且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

7.家系因素对异质性的影响研究15个3代以上的母系家庭成员(共273人)的血液标本显示,相同母亲的同胞的异质性位点相同,但异质性mtDNA的含量在个体之间会有差异(均在DHPLC可测出范围)。mtDNA控制区异质性的这一现象,有助于提高同一母系亲属认定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