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肢酸软无力肌肉酸痛

四肢酸软无力肌肉酸痛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性神经炎又称周围神经炎或末梢神经炎,是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因病情进展,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予以中西药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未继续发展。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断为痿证。

多发性神经炎又称周围神经炎或末梢神经炎,是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多发性神经炎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各种有害因素损害神经远端及末梢部分而引起神经轴突变性、节段性脱髓和间质变化,主要原因有中毒、感染性、结缔组织疾病、营养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癌症、遗传等。

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中医认为发病主要有内外二因,与肝脾肾相关。外因主要是湿热温邪侵淫肌肉筋脉,灼伤津液,以致脉络不和,气血不畅,肌肉筋脉失养,从而痿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衱短,小筋弛长,衱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蹩。”“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外来湿邪,积渐不去,郁而生热,浸淫经脉,以致筋脉弛缓不用,发为痿证。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若素体脾弱或因病致虚,或因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吞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痿弱不用”。

肝藏血,为罢极之本;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若先天不足,久病体弱,或房劳耗损,或五志失调,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以致肝血肾精亏虚,筋脉失其营养而生痿证。《景岳全书·杂证篇·痿证》中方:“痿证之义……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丹溪心法》曰:“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十指麻,有痰湿死血。”若情志失调,气机不利,或外伤及病久入络者,或产后恶露不尽,均可致气血瘀滞,填塞经络,营阴失常,卫气失温,四肢失其濡养而致病痿。

本病早期以邪实为主,主要是燥热、湿邪、痰浊为患,病在肺脾;中晚期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以肝肾不足为重点。

【治疗思路】

《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原则。取阳明指要注意补益正气而滋养筋脉,清化湿热以祛邪。调虚实、和逆顺是指要根据邪正虚实、标本轻重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肺热阴伤 多见于早期。证见四肢痿软无力,疼痛麻木,咳嗽少痰而黏,或痰中带血,肤燥肌瘦,心烦口渴,小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燥,脉细数或浮数。治当清热润燥,养肺益胃。方用清燥汤合麦门冬汤加减:桑叶、生石膏、苍术、白术、升麻、柴胡、黄连、当归茯苓泽泻人参、麦冬、五味子、麻仁、枇杷叶、沙参、阿胶、天花粉、甘草

湿热阻络 多见于急性进展期。证见四肢红肿,重着无力,感觉异常,胸脘痞闷,小便赤涩,或带下秽浊,或下部湿疹,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滑数。治当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方用加味二妙散加减:苍术、黄柏、防己、牛膝、萆薢、当归、龟甲、秦艽、薏苡仁、泽泻、天花粉、海风藤、豨莶草、海桐皮、五加皮、桑枝、木瓜。热甚加黄芩、黄连、栀子,便秘加生大黄。

寒湿滞络 多见于急性进展期。证见肢体困重,行动笨拙,乃至瘫痪,颜面虚浮晦滞,手足麻木发凉,胸脘痞闷,口淡无味,甚或冷汗频出,痰滞不爽,呼吸急促、唇紫甲青,或目光呆滞,大便黏滞不爽,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滑。治当温中散寒,除湿化痰。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术汤加减:制附子、麻黄、细辛、人参、白术、生姜、桂枝、厚朴、防风、苍术、陈皮、瓜蒌、桑枝、白芷。

阴虚邪恋 多见于恢复期。证见病热缓慢,渐现肢体痿软废用,腰酸腿软,久则骨肉枯瘦,手足麻木不仁,头晕耳鸣,两目昏花,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声嘶心烦,舌红绛少津,舌有裂纹,脉细数或沉弦而数。治当滋补肝肾,育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枸杞子、木瓜、牛膝、丹参、红花、络石藤、鸡血藤。

脾胃气虚 多见于恢复期。证见手足不温,肢体痿软少力,甚则肌肉消瘦,面浮少泽,神疲少言,食少便溏,舌淡胖,脉细弱无力。治当健脾益胃,调补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山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芍、木瓜。食滞加山楂、鸡内金、谷芽、麦芽、神曲、肉豆蔻。

肝肾阴虚 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证见四肢麻木无力,甚则瘫痪,皮肤干燥有裂,指甲干脆,甚则四指末端变形、挛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治当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黄柏、龟甲、知母、熟地黄、白芍、陈皮、阿胶、牛膝、杜仲、桑寄生、木瓜、当归、枸杞子。阴损及阳,证见神倦、怯寒、面白、舌红、脉沉细无力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制附子、肉桂;四肢关节、指端挛急变形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

脉络瘀阻 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证见四肢痿废失用,或疼痛或麻木不仁,甚或四肢青筋暴露,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治当行气活血,调和经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丹参、红花、川牛膝、白术、木瓜、鸡血藤、穿山甲。

【病案举例】

邢某,男,50岁,河北人,干部,1994年10月3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淋雨后发热,关节疼痛,周身不适,神疲,四肢乏力,自服感冒药治疗未效。次日赴某市立医院诊治,诊为感冒,予以输液治疗,仍未效。6月27日起下肢红肿、无力,活动困难,某医院按“风湿病”治疗,仍未效。因病情进展,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予以中西药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未继续发展。刻诊:手足不温,肢体痿软少力,麻木不仁,面色萎黄、语低声微,少寐,面浮少泽,神疲少言,食少便溏,舌淡胖,脉细弱无力。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断为痿证(脾胃虚弱)。治当健脾益胃、调补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茯苓、熟地黄、山药各15克、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各10克,白芍、木瓜、怀牛膝、杜仲、鸡血藤、地龙各12克,甘草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剂。

二诊 四肢逐渐有力,麻木不仁明显减轻,舌淡苔白,脉沉缓。守方25剂。

三诊 麻木消失,四肢有力,面色红润,舌脉正常,带十全大补丸6瓶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