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临床心内电生理研究指南(美国/工作小组年)

美国临床心内电生理研究指南(美国/工作小组年)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Ⅰ类 有或近似有晕厥症状,症状可能由窦房结功能不全所引起,其他方法不能确定窦性停跳、窦房结传出阻滞是晕厥原因。1.有心律失常需要治疗,而且这类患者心律失常类型、位置、房室旁道的数目、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治疗有影响。2.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示有预激综合征,但患者无症状。该类患者旁道电生理的确定,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工作种类和活动能力。

一、导言

Ⅰ类 为患者提供重要有用信息,专家同意此类患者应该接受本研究。

Ⅱ类 为患者提供的信息不可靠,专家认为可做可不做本研究。

Ⅲ类 不提供重要信息,专家认为此类患者本研究无把握。

二、电生理研究在窦房结功能研究中的价值

Ⅰ类 有或近似有晕厥症状,症状可能由窦房结功能不全所引起,其他方法不能确定窦性停跳、窦房结传出阻滞是晕厥原因。

Ⅱ类

1.需用生理起搏治疗窦房结功能不全,确定前向或逆向传导,确定适当起搏位置。

2.有窦房结功能不全,确定其严重性、机制和对药物的反应,有助于直接治疗。

3.有症状(晕厥或近似晕厥)须排除其他原因。

Ⅲ类

1.有窦房结功能不全症状,已确定其症状与过缓性心律失常有关。

2.无症状,但睡眠中观察到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

三、在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中的价值

Ⅰ类

1.有晕厥症状,心电图记录未能确定,疑有His束阻滞。

2.有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用起搏治疗后仍有症状,怀疑室速是症状的原因。

Ⅱ类

1.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His束检查确定阻滞机制和位置,直接有助于治疗和判断预后

2.有隐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怀疑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原因(即假性房室传导阻滞)。

Ⅲ类

1.心电图确定症状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2.无症状但有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与窦性心动过缓。

四、在慢性室内传导延缓中的价值

Ⅰ类 有症状,有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导致症状的原因。

Ⅱ类 有症状,有束支传导阻滞,确定传导延迟程度和位置,确定对药物的反应,有助于治疗及确定预后。

Ⅲ类

1.有室内传导延迟,但无症状。

2.有室内传导延迟,有症状但症状与心电图异常有关。

五、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价值

Ⅰ类

1.患者不能忍受心动过速发作,对治疗反应欠佳。确定心动过速通路、位置及机制,以选择治疗。

2.适用于消融治疗的患者。

Ⅱ类 症状少,但常有心动过速,需用药物治疗。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窦房结或房室传导的影响。

Ⅲ类

1.十二导联心电图能确定心动过速类型,选择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动过速容易用迷走法或药物治疗控制,尽管不明心动过速通道、起源和精确机制。

六、对宽QRS心动过速中的价值

Ⅰ类 宽QRS心动过速,持续性或有症状,而且诊断不明。

Ⅱ类 有预激症候群,怀疑有逆向性心动过速,估价是否存在多旁道。

Ⅲ类 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标准确定有差异或预激症候群。

七、在长Q-T间期综合征中的价值

Ⅰ类 无。

Ⅱ类 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Ⅲ类

1.有先天性Q-T间期延长。

2.获得性Q-T延长综合征伴有症状,症状与确定的原因和机制有关。

八、在预激综合征中的价值

Ⅰ类 考虑用非药物方法治疗。

Ⅱ类

1.有心律失常需要治疗,而且这类患者心律失常类型、位置、房室旁道的数目、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治疗有影响。

2.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示有预激综合征,但患者无症状。该类患者旁道电生理的确定,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工作种类和活动能力。

3.有预激综合征伴有家族成员中猝死者。

4.有预激综合征,因其他原因需施行心脏手术。

九、在室性期前收缩和二联律中的价值

Ⅰ类 无。

Ⅱ类 有室早伴难以解释的晕厥前兆或晕厥。

Ⅲ类 无症状室早。

十、在难以解释的晕厥中的价值

Ⅰ类 有难以解释的晕厥,已知有或疑有器质性心脏病

Ⅱ类 有难以解释的晕厥,但无器质性心脏病。

Ⅲ类 已知晕厥原因。

十一、在心跳停止经复苏存活者中的价值

Ⅰ类

1.心跳停止存活者,无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证据。

2.急性心肌梗死后48h发生心跳停止存活者。

Ⅱ类 心动过缓引起心跳停止存活者。

Ⅲ类

1.急性心肌梗死第一个48h内心跳停止存活者。

2.由急性可逆性缺血或确定原因(如主动脉瓣狭窄、Q-T间期延长)的心跳停止。

十二、在难以解释的心悸中的价值

Ⅰ类 有确定性脉率>150/min的心悸患者,心电图未能记录到症状的原因。

Ⅱ类 有临床意义的心悸,怀疑是心性原因所致。以确定心律失常机制、直接治疗或确定预后。

十三、在指导药物治疗中的价值

Ⅰ类

1.急性心肌梗死48h内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跳停止或室颤,但Q-T间期延长。

2.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纤颤。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经验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反应。

Ⅱ类

1.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复发性和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纤颤。

2.有症状的,可诱导的窦房结、房内折返,对药物无反应的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3.与急性心肌梗死无关的长Q-T间期性非持续性室速。

4.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Ⅲ类

1.隔离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

2.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3.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跳停止。

4.无症状的、反复发作的、对药物有反应的室上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5.与先天性长Q-T间期有关的室性心律失常。

十四、筛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Ⅰ类

1.试图用外科方法或其他消融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2.已用外科方法或消融法治疗心律失常,确定治疗效果,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Ⅱ类 已知有解剖基础(室壁瘤、F4术后、预激综合征),而且有症状的心律失常。

Ⅲ类 有心律失常,不宜采用外科手术或消融治疗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