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吸系统主用药

呼吸系统主用药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对大肠埃希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7种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本品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用白芥子末适量,调成糊状,涂于面神经炎瘫痪处,起水疱后,应将药除去。因其抗真菌,可用其治疗真菌所致之皮肤癣病。

1.杏仁又名苦杏仁、山杏仁。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歌诀与注释】

杏仁润便[1]

[2]咳喘痰[3]

[1]润肠通便。

[2]杏仁油对蛔虫、钩虫、蛲虫、阴道滴虫均有杀灭作用。

[3]止咳祛痰平喘。

【常用量】5~10克。

【使用注意】所含苦杏仁苷,如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

2.紫菀又名软紫菀。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温。止咳化痰。

【歌诀与注释】

紫菀阴革[1]

祛痰镇咳[2]

[1]对大肠埃希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7种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可祛痰镇咳。

【常用量】5~10克。

3.紫苏叶又名紫苏、苏叶、苏梗。我国各地均产。

【性味功效】味辛,性微温。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安胎。

【歌诀与注释】

紫苏防腐[1]

[2][3][4][5]

[1]所含紫苏醛,有较强的防腐作用。

[2]解热。其煎剂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有发汗解热作用。

[3]健胃。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4]止咳。可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

[5]止呕吐。

【常用量】10~15克。

4.紫苏子又名黑苏子、苏子。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歌诀与注释】

苏子记[1][2]

[3][4][5][6]

[1]提高记忆力。

[2]舒张支气管而平喘镇咳。

[3]抗血栓形成。

[4]润肠通便。

[5]抗过敏。

[6]降血脂

【常用量】5~10克。

5.白前又名竹叶白前。主产于我国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性味功效】味辛、甘,性微温。祛痰,降气止咳。

【歌诀与注释】

白前炎[1][2]

镇咳[3]祛痰[4]

[1]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抗血栓形成。

[3]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4]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常用量】10~15克。

6.款冬花又名款冬、冬花。产于我国河南、甘肃、山西、四川等地。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歌诀与注释】

冬花咳[1][2]

[3][4][5][6]

[1]止咳。本品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并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2]平喘。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解痉作用,但不如氨茶碱确切。

[3]升高血压

[4]抗菌。本品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5]兴奋子宫。小剂量可兴奋子宫,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6]胃肠解痉作用。

【常用量】5~10克。

7.白芥子又名芥子、芥菜子。盛产于我国安徽、河南等地。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温肺祛痰,利气散结。

【歌诀与注释】

白芥刺皮[1]

祛痰[2]消泌[3]

[1]刺激皮肤,使皮肤有温暖感,使之发红起水疱。可用白芥子末适量,调成糊状,涂于面神经炎瘫痪处,起水疱后,应将药除去。因其抗真菌,可用其治疗真菌所致之皮肤癣病。

[2]祛痰。小剂量能引起反射性气管分泌增加,而有恶心性祛痰作用。

[3]助消化。白芥子油能增加唾液和胃液分泌,发挥健胃、助消化的作用。过量内服可引起呕吐。

【常用量】内服5~1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外用有发疱作用,凡皮肤溃破者,不可外用。

8.天南星又名南星、白南星。产于我国河南、河北、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歌诀与注释】

南星痛[1][2]

惊厥[3][4]

[1]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祛痰。

[3]镇静,抗惊厥。

[4]抗癫

【常用量】5~10克。

附:胆南星取生天南星研末,与牛胆汁(将鲜牛胆汁熬成浓汁,有些地区用猪、羊胆汁)充分拌匀,日晒夜露至无腥臭味为度,做成小块。本药味苦,性凉,其祛痰、镇静作用明显。常用量为5~10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