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导辅佐晋主

王导辅佐晋主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导又提出四条重要建议,以图兴邦。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来“清君侧”,但当这些人被杀逐以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王导便表示坚决的反对,出面来维护帝室。但王导始终不为所动。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又加紧图谋篡夺,王导站在维护帝室立场坚决反击。

●故事背景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史书记载,王导素与司马懿的曾孙、琅砑王司马睿友善。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晋怀帝任命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王导相随南渡,任安东司马。他主动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

在东晋建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王导都始终不渝地追随维护司马睿,在为提高其声望、缓和南北大族之间的矛盾、开发江南和稳定东晋统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的建立,因此在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而司马睿在登基大典时也邀与王导平分宝座。

●故事梗概

当时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荆扬二州,户口殷实。但形势异常复杂,政局不稳,流民问题严重,王导每每规劝司马睿要“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司马睿初镇建业时,嗜酒废事,王导劝他不要喝了,司马睿请求再喝一次,喝完后,把酒杯翻过来往桌上一扣,从此戒了酒,以示励精图治。王导又提出四条重要建议,以图兴邦。司马睿把这四条作为施政方针,从而逐渐赢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

政权建立后,司马睿移师建业,初时,大家族们都不肯依附,士大夫们也是人影不见,不单司马睿着急,王导也急。怎么办?王导首先利用自己的威望来为司马睿扬名。王导利用司马睿要去水边观禊的机会,精心准备了一副肩舆,让司马睿高高坐在上面,派人抬着,两旁排列仪仗,自己与王敦等名流骑着骏马紧紧跟随,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史载,三吴大族中的代表人物纪瞻、顾荣等人目睹此状,又惊又惧,一齐拜倒道旁。

王导趁机向司马睿献计:“顾荣、贺循在本地最有名望,应该引荐他们出来作官,以结纳人心。这俩人来了,其它人就没有不来的了。”司马睿立即派王导亲自拜访顾荣、贺循,二人皆应命而至。于是,以贺循为吴国内史,以顾荣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凡军府中的大事,都与他们商量。果不出王导所料,顾荣、贺循出仕后,三吴的大族豪强纷纷投靠司马睿。

王导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首先是“绥抚新旧”,也就是善于调剂新来的北方(中原)士族和旧居的南方(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另一项措施是“维系伦纪,义固君臣”,也就是调剂王氏势力和司马氏势力的矛盾。

晋元帝登帝位以后,不满意王氏的骄横,想削弱王氏势力。王导因此被疏远,但他仍能保持常态,不作计较。王敦本来是个野心家,乘机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为借口,于永昌元年(公元322年)自武昌举兵,攻入建康,杀了戴渊、周颤、刁协,刘隗逃奔石勒,史称“王敦之乱”。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来“清君侧”,但当这些人被杀逐以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王导便表示坚决的反对,出面来维护帝室。

此前西都覆没、四方劝进的时候,王敦欲专国政,恐怕元帝年长难制,想更议新君,王导不从,王敦攻入建康以后,对王导说:“那时不听我言,几乎全族被灭。”但王导始终不为所动。王敦无法实现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晋元帝病死,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辅政。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又加紧图谋篡夺,王导站在维护帝室立场坚决反击。王敦因谋反而死,但王导却以保卫帝室有功,以司徒进位太保,从弟王彬为度支尚书,王彬之子王彪官至尚书令,位任不衰,琅砑王氏仍然是当时最大的望族。

对于王导在辅佐晋帝,维护东晋的稳定繁荣中所起的作用,陈寅恪以坚实的资料,精辟的论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九州惨遭摧残的情况下,是王导以一己之力保护了江南百姓的幸福安康,是难得的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大功臣,他认为晋墓铭文对这位大政治家的评价很恰当: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