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小板减少吃激素几天能见效

血小板减少吃激素几天能见效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医嘱如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③血小板寿命缩短。6.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他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性因素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常用医嘱如下:

(续 表)

【概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病因及高危因素】 儿童急性ITP大多与前驱感染有关,少数发生在疫苗接种之后。

【诊断依据】 1998年6月,山东荣成会议确定诊断标准为:

1.血小板计数<100×109/L。

2.有皮肤出血点、瘀斑和(或)黏膜出血、紫癜等临床表现。

3.无脾大。

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成熟障碍表现为幼稚型和(或)成熟型无血小板释放的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巨核细胞颗粒缺乏,胞质少。

5.具有以下4项中任何1项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有效。③血小板寿命缩短。④PAIgG、C3或特异性抗体阳性。

6.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他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性因素等。

【鉴别诊断】 应与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Evan综合征、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巨大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淋巴瘤、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鉴别。

【医嘱方案与禁忌】

1.血液支持的指征。一般不必输血小板,因输注血小板为及时效应,能增加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适应证:当血小板明显减少,特别是在<10×109/L者;或有内出血,特别是疑诊颅内出血者;需施行手术、活检或严重外伤者。输血小板剂量:0.2~0.3U/(kg·次),必要时1~3d重复1次以巩固疗效。若有失血性贫血,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2.血小板少时要注意限制活动,避免外伤,对婴幼儿要注意巨细胞等病毒感染的可能。禁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3.对于激素足疗程后仍无效者、激素依赖者、慢性型ITP者可应用免疫抑制药如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对上述方案无效的难治型ITP还可试用环孢素(CSA)、白介素-11(IL-11)等。

4.脾切除。常规治疗无效时,对于经过正规治疗,仍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或急需外科手术者;或病程>1年,年龄>5岁,且有反复严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激素化后患儿可采取切脾治疗,因为脾是产生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器官。

【疗效及预后评估】 对激素敏感者在应用后72h左右血小板可上升到正常,也有在7~14d正常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转变为慢性ITP或难治型ITP。1%的患儿死于颅内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