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内科病的预防与控制

骨内科病的预防与控制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内科病,特别是与骨质疏松有关的骨科疾病,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病变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预防该病发生是延缓骨内科病发展的最好方法。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预防骨内科病的工作,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骨内科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目标。通过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内科病的发生率。

(一)骨内科病的预防策略

骨内科病,特别是与骨质疏松有关的骨科疾病,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病变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预防该病发生是延缓骨内科病发展的最好方法。而且,围绝经期是骨量丢失期的高峰,发现有病也不可惊慌,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延缓或停止骨量继续丢失,降低骨折的危险度。

1.健康促进策略 健康促进是一种由政府提供政策与经济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均参与,以创建健康环境、促进健康、减少疾病为目标的活动。健康促进策略强调了社会的责任、人与环境的关系及政策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是一级预防的基础,是防病最有效的策略。

2.全人群策略 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通过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方法,在社区全人群中控制骨内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骨内科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如为保证青少年时期能获取最高骨峰值,前几年许多城市对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早餐奶。

3.高危人群 针对骨内科病高危人群和患者,依据危险因素和疾病的特点,实施有重点的各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等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对骨内科病危险因素实施积极干预,“防病于未然”,推迟或减少骨内科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通过普查、筛查、定期健康查体等方式,做好骨内科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控制骨内科病的发展、恶化和复发。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三级预防:是对骨内科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指导,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4.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社区是人们从事生活、生产的基本环境,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方面服务工作中,卫生人员与居民易于沟通,便于开展各类防治工作,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预防骨内科病的工作,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骨内科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目标。

(二)控制骨内科病的具体措施

通过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内科病的发生率。骨内科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通过改变行为可以预防47%慢性病的早死,通过调节环境因素可以预防另外17%的早死,通过改进医疗手段可以预防的早死仅11%。

1.一级预防

(1)合理营养:即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做到膳食的营养要合理,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鱼、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钙250~300mg)、乳制品、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

(2)坚持良好生活方式,强化新陈代谢:如加强适当体育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疲劳和损伤的发生,多接受阳光照射,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食用,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发生骨内科病的最佳措施。

(3)改善小环境,使工作、生活条件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避免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常见的骨内科疾病“颈肩腕综合征”,多见于视屏作业、伏案工作及银行出纳等人员,这类人员大多长期处于过度低头,向前弯腰的坐位姿势,颈、肩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位置,双上肢做着重复、单一的伸展、屈曲动作,最终导致颈、肩、腕部疼痛、疲乏、活动受限及局部压痛等,同时可有头昏、头胀、失眠、眼睛胀痛、视力疲劳及其他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颈肩腕综合征。这种疾病依靠单纯的临床治疗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而无法根治的,因此它必须把预防保健作为首要治疗手段,从使工作条件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和合理安排工作着手,如视屏作业,键盘放置高度离地面70~75cm,座高42~45cm,右臂应有支持以减少由于臂的重量所产生的力距,并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疲劳和损伤的发生。认识健康,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作息时间。完善的保健与预防疾病之道,避免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

2.二级预防

(1)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早采取防治对策: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密度偏低或每年骨骼丢失很快即骨密度每年明显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3~5年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在绝经最初的3~5年内单纯补钙不能预防此阶段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的骨骼快速丢失。

(2)加强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监测:过于消瘦的人、闭经早的人、嗜好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都属高危人群,对这些人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2.5个标准差,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要接受正规的骨质疏松治疗。

(3)注意积极治疗与骨内科病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均于骨内科病有关,应积极及时治疗。

3.三级预防 对已经诊断了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雷洛昔芬等)、促进骨形成(活性维生素D、氟化物)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实行坚强的内固定,早期活动,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到雌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状况、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健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保健意识,平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注意保护视力,减少外伤的机会,亦有助于防止骨折。积极进行科学干预,老年性骨质疏松是可以延缓和预防的。

概括起来说是要认识到医学的不完善和医师能力的有限,要靠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采纳科学的饮食结构,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黄淑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