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名为《宋志》所载,成书于淳熙元年。本书在分论各科病证之前,均首论病证的病因病机、病名、证候等基本理论,而以病因理论为重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未列失眠诸候,但在卷九“虚烦证治”一门中,陈氏所论基本与失眠证候相合,指出了其证心虚烦闷,清清失眠的证候表现,门下所列三方淡竹茹汤、温胆汤和酸枣仁汤也多为治疗失眠证的医方。

宋代陈言撰。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名为《宋志》所载,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书凡18卷,180门,载方1 500余首。本书在分论各科病证之前,均首论病证的病因病机、病名、证候等基本理论,而以病因理论为重点。书中全面论述了“三因学说”,把复杂的病因分为三类,即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和不内外因。认为三种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而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因学理论,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未列失眠诸候,但在卷九“虚烦证治”一门中,陈氏所论基本与失眠证候相合,指出了其证心虚烦闷,清清失眠的证候表现,门下所列三方淡竹茹汤、温胆汤和酸枣仁汤也多为治疗失眠证的医方。医论从三因入手,准确地分析了失眠证之伤寒、虚劳、霍乱病后之心烦失眠的病因病机特点。如其所云:“虚烦者,方论中所谓心虚烦闷是也。大抵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外热曰燥,内热曰烦,此不分而分也。伤寒大病不复常,霍乱吐泻之后,皆使人心虚烦闷,妇人产褥,多有此病。其证内烦,身不觉热,头目昏疼,口干咽燥,不渴,清清失眠,皆虚烦也。方例有虚烦近伤寒之说,不可不辨。又平人自汗,小便频并,遗泄白浊,皆忧烦过度之所致。伤寒属外因,忧烦属内因,霍乱兼不内外因,学者当辨析而调治。”[62]认为从致病因素来分析,外热为燥,内热为烦;进而进一步明确指出,以病证来分,伤寒属外因,忧烦(当为虚劳、大病之后阴虚内热之类)属内因,霍乱兼不内外因,为从病因角度更好地把握伤寒病后不眠、虚劳或大病后不眠、霍乱病后不眠等失眠证型,提供了理论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