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期躁动

麻醉期躁动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麻醉期躁动为麻醉期的一种特殊的麻醉并发症,常表现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可出现兴奋或嗜睡、躁动或定向模糊等脑功能障碍。麻醉期躁动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体外循环手术中麻醉性镇痛药使用较多,发生躁动的概率较低。④拮抗与催醒药物,麻醉苏醒期应用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后,由于痛觉与其他不适感突然恢复,可迅速引起患者躁动。

麻醉期躁动为麻醉期的一种特殊的麻醉并发症,常表现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可出现兴奋或嗜睡、躁动或定向模糊等脑功能障碍。发作严重时,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发病因素

1.患者因素

(1)年龄和性别:麻醉期躁动多见于较大儿童、少年以及中青年,小儿与老年病人较少见。麻醉期躁动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术前的焦虑状态等。

2.手术因素

(1)手术方式:在普通开胸手术、腹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苏醒期疼痛刺激有关;儿童既往有呼吸道手术史者,苏醒期躁动和情绪不稳定发生率也较高。体外循环手术中麻醉性镇痛药使用较多,发生躁动的概率较低。若手术操作造成脑血管的空气栓塞,术后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短,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强,越容易躁动;反之越轻。

3.麻醉因素

(1)麻醉方法: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率较高,硬膜外麻醉期间发生率较高。硬膜外麻醉中即使患者无痛,肌松又满意,但患者仰卧位时间稍长即感难受,总想活动肢体或述说不适感。复合镇静剂的患者,一旦药物作用减退,手术中稍有疼痛或不适,患者则出现躁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若麻醉深度不够,也可导致麻醉期间躁动。

(2)麻醉药物:①术前用药,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和躁动不安,而阿托品也可致术后谵妄。②静脉麻醉药物,咪唑安定、氯胺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作为麻醉诱导药物,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6.25%、17.19%、32.03%和43.75%。③吸入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也容易出现躁动。④拮抗与催醒药物,麻醉苏醒期应用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后,由于痛觉与其他不适感突然恢复,可迅速引起患者躁动。氨茶碱与多沙普仑、佳苏仑用于麻醉后催醒,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延髓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易感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剧烈躁动、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等现象。⑤肌肉松弛药物,肌松药物的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因呼吸费力而躁动不安。

4.不良刺激 不良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如疼痛、气管内吸引、导尿管和气管内插管等。患者复苏期间制动不恰当,会加重患者的挣扎和躁动。

二、诊断要点

镇静程度的评分标准(表7-1)。

表7-1 Ramsay镇静程度评分

三、麻醉处理原则

1.预防 术前预防至关重要,包括术前防视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采用合理的术前用药。术中预防注意药物的配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稳定,保证充分的镇痛。

2.一般处理 发生躁动的患者首先要排除心血管意外、癫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排除肌松药物的残余作用及术后镇痛不全,再根据发生躁动的原因来对症处理。

(1)保证氧供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呼吸循环体征。

(2)合理使用镇静药物。

(3)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4)减少和处理不良刺激 掌握适当的拔管时机,处理尿潴留等。

3.紧急处理 在对躁动的原因未明确之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加强防护,避免发生意外。切忌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躁动可加重全身代谢紊乱及病情(包括缺氧、心脏及脑等重要内脏器官的损害),故一旦发生不可控制的躁动,须立即处理。

(1)快速静脉注射丙泊酚使其安静。

(2)注意呼吸功能的维持,必要时面罩给氧或麻醉机间断正压控制呼吸。不宜扳嘴或强行置入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用上述药物无法控制者,可考虑应用肌松药、气管插管,并做控制呼吸,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控,这是最后的处理手段。

(3)暂时制止不明原因的躁动后,要迅速查找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