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压迫眼球降心率的方法

压迫眼球降心率的方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包括房性及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大多由折返机制引起,两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基本相同。发作时间长、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出现严重症状,如血压下降,晕厥等,并可有心力衰竭。多数室上速患者并无严重后果,不致引起显著的循环障碍,有时发作可自行停止,因此,应先使用简单而安全的疗法,必要时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包括房性及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大多由折返机制引起,两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基本相同。

【病史】

绝大多数室上速系房室结内双径路折返或预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

【临床表现】

1.症状 心动过速发作呈突然发生突然消失,发作时心率达160~220/min,心律规则,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日,极少有长期持续者。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增快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亦与原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患者突感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无力、眩晕、恶心。发作时间短的患者只感心悸,瞬间即止。发作时间长、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出现严重症状,如血压下降,晕厥等,并可有心力衰竭。多次发作的患者可无症状。

2.体征 发作时脉细而数,儿童心率可达300/min,脉律规则,心脏听诊心率快而齐,与脉率相同,心尖区第1心音强度恒定,常不能闻及第2心音,发作时间长、频率快者可出现血压下降。

应用压迫颈动脉窦或其他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有效者心率可立即恢复正常;无效者心率保持不变;极少数患者在恢复正常心律前可有心率轻度减慢。

【辅助检查】

根据心电图改变辅助诊断室上速。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20/min,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不正常;P波为逆行型(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正常,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终结之后,落在ST段或T段的起始部分。

【治疗】

多数室上速患者并无严重后果,不致引起显著的循环障碍,有时发作可自行停止,因此,应先使用简单而安全的疗法,必要时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

1.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

(1)压迫颈动脉窦:患者取卧位,颈后垫一枕头,头稍向左侧,用手指压于患者的右颈动脉窦处(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的颈动脉搏动处),每次压迫时间不超过15s。压迫时,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发现心率突然减慢时应立即停止压迫。如无效,则可在左侧试之,但不能两侧同时压迫。注意:加压前需听诊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或颈动脉病变、过敏史者不应作本手法治疗;老年人也不宜用。

(2)压迫眼球:嘱患者眼球向下(往下肢方向),操作者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时间10~15s。如无效,则可试另一侧,可连续压迫数次;发现心率突然减慢时应立即停止压迫。需注意本法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老年人也不宜用。

(3)对发作较频繁但每次持续时间较短者,可教会患者使用瓦尔萨尔瓦(Valsalva)屏气法终止发作,方法是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关闭声门后再用力呼出。也可用冷(冰)水浸面使发作中止。

(4)刺激咽部作呕吐反射。

2.药物治疗 维拉帕米(异搏停)为首选,静脉注射5mg/次,10~15min后可重复;普罗帕酮(心律平)每次70mg于3~5min静脉注射,每隔15~20min重复1~2次;洋地黄适应于有心脏增大或并发心力衰竭者,已知有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者忌用。其他药物如腺苷或三磷腺苷、胺碘酮、普萘洛尔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3.其他治疗 可选用心房起搏、同步直流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治疗,尤其是发作频繁、药物控制不佳或症状重者。

4.防治注意事项

(1)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如继发于其他疾病,首先应治疗原发病。

(2)寻找并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劳、失眠、吸烟、饮酒、浓茶、饱餐、腹胀、便秘和体位等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