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法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条为蛔厥证辨治。蛔厥者用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痛而治之。所以乌梅丸实则主治的是一个脾胃病证,通过温脾暖肠,清热安蛔而达到治疗蛔厥的目的。“又主久利”,说明乌梅丸又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久利不止。临床上,因湿热久利不愈者,用乌梅丸多能收效。白某,男,42岁。本案8年宿疾,屡发疼痛难忍,竟1剂痛止,数剂而痊愈。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1,非蛔厥2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3,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4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词解】

1.藏厥:内脏阳衰而致四肢厥冷。

2.蛔厥:因蛔虫窜扰,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3.藏寒:肠中虚寒,为脾虚肠寒所致。

4.先食:先于食,即饮食之前。

【释义】

本条为蛔厥证辨治。原文先述脏厥和蛔厥的鉴别,后述蛔厥的证治。“脉微而厥”,脏厥、蛔厥均可见之。但脏厥兼有“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的表现,是真阳衰败,后天之气将竭之兆。蛔厥则有“吐蛔”“时烦”之症,且但烦不躁,烦有暂安时,亦无肤冷,乃是因痛甚而致气机一时不相顺接而逆乱,肌肤失温。蛔厥者用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痛而治之。

蛔虫为肠道寄生虫,有钻孔特性。蛔虫在肠道活动时可引起腹痛、呕吐等,而引起蛔虫活动的原因主要是在下肠道虚寒,在上胃热存留,蛔虫趋热避寒所致。所以乌梅丸实则主治的是一个脾胃病证,通过温脾暖肠,清热安蛔而达到治疗蛔厥的目的。“又主久利”,说明乌梅丸又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久利不止。

【方义】

乌梅丸具有温脏安蛔补虚,兼清上热的功效。方中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清热止烦降逆,兼安蛔下蛔,止利;细辛、蜀椒味辛祛寒温阳救厥,兼伏蛔,止利;干姜、附子、桂枝加强温脏祛寒的功效;人参、当归补养气血,兼祛寒;米饭、蜜为丸和中补虚。该方虽为治疗蛔厥证而设,但“又主久利”。临床上,因湿热久利不愈者,用乌梅丸多能收效。后世医家对此亦多有论述。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久利则虚,调其寒热,扶其正气,酸以收之,其利自止。”叶天士认为“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内起,久病而为飧泄。”

综合厥阴病提纲326条论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提示乌梅丸证的主要症状,皆为脾胃(肠)功能失常的表现。厥阴病主论足厥阴肝病。病变在肝,但以脾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表现,这与肝的生理、病理特征,及其与脾胃功能的密切联系有关。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且“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非纯刚所能折;阳明脏,非刚药不复其体”,故“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此为“仲景泄肝安胃一法”也。

【历代论述】

吴谦:蛔厥主以乌梅丸,又主久利者,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医宗金鉴》)

柯韵伯: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乌梅为厥阴主方。二方虽不同,而寒温互用、攻补兼施之法相合者,以脏腑相连,经络相贯,风木合气,同司相火故也。其中皆用人参,补中益气以固本逐邪,而他味俱不相袭者,因阴阳异位。阳宜升发,故主以柴胡;阴宜收敛,故主以乌梅。阳主热,故重用寒凉;阴主寒,故重用辛热。(《伤寒来苏集》)

从上述可看出,乌梅丸非治蛔厥之专方,更非驱虫之小剂,此方在《伤寒论》中与小柴胡汤、理中汤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乃一经之主方[1]

【病案分析】

白某,男,42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犯病时多在深夜,疼痛极甚,辗转不安,默默不语,呻吟不停,伴有恶心,每次犯病1~2日不能食,起病已7~8年之久,现发病逐渐频繁,每月发3~4次,曾多次经北京多个医院检查,胃肠、肝胆、胰等皆无异常,诊为肠神经官能症,屡治罔效。观其形体消瘦,神郁不乐;询其脘腹喜热,四肢欠温,望其舌质偏暗,苔灰微腻,脉沉细弦。先投四逆散合失笑散未效。思其病久有寒热虚实错杂之势,乃改投乌梅汤:乌梅9克,花椒4.5克,马尾连9克,干姜6克,细辛4.5克,黄柏6克,党参9克,当归6克,肉桂4.5克,制附子6克。药进1剂疼痛遂止,亦能进食,连服10剂而愈。1年后随访,未再犯病[1]

按语:肠神经官能症,轻者多为胆胃不和。蒲师喜用四逆散加味调治,每获良效。重者多迁延日久,由气及血,由实见虚,由腑入脏,呈现虚实错杂,气血两伤,肝脾不调,土虚木克,则投乌梅汤屡见奇效。本案8年宿疾,屡发疼痛难忍,竟1剂痛止,数剂而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