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膜原的概念与部位

膜原的概念与部位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膜原的概念与部位,历代医家有多种说法,难以定论。王冰把膜原视作胸膜与膈肌部位,显然与《内经》之意不合,因为《内经》所言均未涉及胸膜、膈肌部位。由此可见,吴氏认为膜原是在“表里分界”,“经、胃交关之所”的半表半里部位。其实,对于吴氏所说的“膜原”,不能单纯机械地理解为直观可见的解剖部位,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了“邪伏膜原”病理部位,并以此作为一种辨识病证方法而影响至今。

膜原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论》在论疟疾“间日乃发”说:“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

《素问·举痛论》在论腹痛、积症时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而成积矣。”《灵枢·百病始生》在阐述外邪侵袭由浅入深时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其次,提及“膜”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与胃,以膜相连耳。”

对于膜原的概念与部位,历代医家有多种说法,难以定论。如王冰谓:“膜,谓膈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王冰把膜原视作胸膜与膈肌部位,显然与《内经》之意不合,因为《内经》所言均未涉及胸膜、膈肌部位。张志聪提出:“募原者,肠胃之膏膜”。张氏所谓的“膏膜”,有可能是指今之所言腹腔内覆盖胃肠之大网膜。根据丹波元简“膜本取义于帷幕之幕,膜间薄皮,遮隔浊气者……从肉作膜”及《嵩崖尊生书》“原者,广野之意,在脏腑之外”等解释,认为膜原是指脏器包膜及其系连的系膜,这可能是《内经》所说“膜原”的本意。

至于吴氏所说“膜原”,亦非《内经》之意,他在《温疫论》中引申《内经》“膜原”之说,把它作为病理部位概念提出。他认为:“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又指出:“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由此可见,吴氏认为膜原是在“表里分界”,“经、胃交关之所”的半表半里部位。其实,对于吴氏所说的“膜原”,不能单纯机械地理解为直观可见的解剖部位,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了“邪伏膜原”病理部位,并以此作为一种辨识病证方法而影响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