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寒论》英译本序

《伤寒论》英译本序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研究和运用《伤寒论》方的,在我国竟形成经方派,在日本则为古方派。大约从南宋成无己开始注解《伤寒论》直到现在,中外注解《伤寒论》的,初步统计在1000家以上。《伤寒论》为什么会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呢?《伤寒论》的版本,在我国通行的有2种:一是成无己的注解本,一是宋刊治平本。《伤寒论》的外文译本在亚洲有多种,如日本文、朝鲜文本等,英文译本余未之见。

伤寒论》为我国后汉时期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著,流传1000多年了,很受中外医学家的珍视。特别是从宋元(公元960~1364年)以后,渐推崇仲景为圣人,明代(公元1368~1643年)以后又尊称《伤寒论》为“经”,其中的方剂为“经方”。凡研究和运用《伤寒论》方的,在我国竟形成经方派,在日本则为古方派。大约从南宋(公元1144年左右)成无己开始注解《伤寒论》直到现在,中外注解《伤寒论》的,初步统计在1000家以上。《伤寒论》为什么会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呢?因为它是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而自成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尽管它叫做伤寒,好像是讨论外感风寒的病证,实际它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外感病,而是一部对诸种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由于书中对疾病的分析和论断,理法方药兼备,并探索出了一套“辨证论治”可以遵循的规律,用之于内外感伤一切疾病,均行之而有效,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所以清代大医家陆九芝说:“《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书。”

我国的西医前辈阮其煜说:“中医仲景《伤寒论》一书,医理明显,本末兼赅,直可为内科各症之基础书。能熟读此书,方得为中医内科之有根柢者。”日本人和田启十郎说:“仲景氏《伤寒论》,本名《伤寒卒病论》,其治法施于诸种疾病,无不应验如神。窃恐古时所谓‘卒病论’,即‘杂病论’之意也。且即仲景氏之本意。其书虽不过述伤寒一种,然共记载之诊候治则,以至一切药方用法,殆用之于万病无不适当,则虽谓之一切疾病治法之规矩准绳可也。”

《伤寒论》的真正价值,从以上中医学家、西医学家、中国人、外国人的评论中,便完全可以理解了。

《伤寒论》的版本,在我国通行的有2种:一是成无己的注解本,一是宋刊治平(1065年)本。前者以明代嘉靖年间汪济明的刻本较好,后者有明代赵开美的复宋本。一般都是选用后一种版本为多。罗希文同志这次的英译,是以中医研究院的语译本为蓝本的,而这个语译本也是根据复宋本来的。

《伤寒论》的外文译本在亚洲有多种,如日本文、朝鲜文本等,英文译本余未之见。罗希文同志为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娴于英语,以其父为老中医,故亦研读《伤寒论》有年,便挟其所长而译之,使仲景之学,能播于海外,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首都医院史济昭同志,本为西医专家,又曾系统学习中医学,对《伤寒论》研究,尤有心得,可谓中西医学,中英文字,两兼其美者,又从而校正润色之,使这部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经典著作,得以广泛流传于英语世界,这对于东西方医学文化的交流,将是很有裨益的。

1982.7.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