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祛暑温中剂(夏月中寒感冒)

祛暑温中剂(夏月中寒感冒)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盛暑之季,阳虚之体,暴中于寒,或感秽浊之气,或饮食不洁,贪凉饮冷,肠道气机受阻,升降失司,以致发生中寒、吐泻、腹痛等症。诸药配伍,使暑秽得化,寒湿得驱,共奏温中散寒,辟秽化浊之功。西医之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等,见上述表现者属之。西医之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方治疗。小儿一般不用,必要时可减量至三分之一服用。含普拉雄酮,运动员禁用。方中以朱砂镇心安神解毒为主药。

44.纯阳正气丸

【药物组成】 广藿香、青木香、麝香、公丁香、雄黄、硼砂、冰片、硝石、苍术、茯苓、白术、肉桂、陈皮、姜半夏、煅金蒙石、朱砂。

【方义分析】 本方由16味药物组成。盛暑之季,阳虚之体,暴中于寒,或感秽浊之气,或饮食不洁,贪凉饮冷,肠道气机受阻,升降失司,以致发生中寒、吐泻、腹痛等症。治宜芳香辟秽,化浊和中,散寒止痛。本方用“苍白二陈汤”减甘草,加公丁香、肉桂、青木香、广藿香,合“红灵丹”(朱砂、硝石、硼砂、雄黄、煅金蒙石、麝香、冰片等)而成。本方遵《内经》“寒湿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之旨和芳香辟秽的原则,以藿香、丁香、肉桂、青木香温中散寒,芳香辟秽。麝香宣通气机,可驱秽浊;冰片、雄黄、硝石、硼砂等温散寒结,醒脑开窍;配陈皮、半夏和胃止呕;白术、苍术、茯苓健脾燥湿;煅金蒙石坠痰,朱砂镇心安神。诸药配伍,使暑秽得化,寒湿得驱,共奏温中散寒,辟秽化浊之功。

【临床运用】 本药系温中散寒、辟秽化浊的方剂,多用于治疗暑季中寒、腹痛、吐泻等病症。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呕逆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四肢厥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等。这些指征体现了寒湿内盛,湿浊不化的病机,所以应用甚广。

1.夏季中寒 表现为突然腹中绞痛,神志似清非清,伴上吐下泻,四肢厥冷,恶寒头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西医之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等,见上述表现者属之。

2.暑天霍乱 突然上吐下泻,呕吐清水,泻下澄澈清冷,腿肚转筋,或伴腹痛,四肢厥冷,舌质胖大,苔白腻,脉沉细。西医之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方治疗。

【制剂与规格】 水丸。每瓶重3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克,一日服2次。

【注意事项】 忌气恼及寒凉饮食,宜清淡食品为佐,孕妇禁用。小儿一般不用,必要时可减量至三分之一服用。因芳香之品较多,故不宜久服,以免耗气劫阴之弊。含普拉雄酮,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国药典1985年版;2010年版795页。

45.温六散

【药物组成】 滑石(飞)、干姜、甘草。

【方义分析】 本方为“六一散”少佐以干姜配伍而成。“六一散”以六分滑石,一分甘草研为散粉,滑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利尿通淋;辅以甘草,是和其中气,且以调合滑石之寒滑太过,二药相须为用,使内蕴之暑温从下而除。方中再伍用干姜,温胃而止呕、止泻,三药共研细粉,共奏祛暑散寒,除呕止泻之功效。对于湿热内阻,中土虚寒者,极为合适。

【临床运用】 本品以祛暑散寒,清热除湿见长,多用于治疗呕吐泄泻、热淋尿浊等病。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呕吐泄泻、身热汗出,口渴心烦,纳少呕恶,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脉数。这些指征体现了湿热内阻、中土虚寒的病机,所以应用甚广。

1.霍乱 表现为突发呕吐腹泄,下利不止,身热汗出、口渴心烦,食少纳呆,脘闷不舒,舌红苔白,脉象弦滑。西医之急性胃肠炎、中暑,见此表现者属之。

2.热淋 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时有灼痛,腰与腹时痛,素体中焦虚寒,苔白腻,脉象细而不数。西医之泌尿系感染,见以上表现者,可按此论治。

【制剂与规格】 散剂。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布袋包煎。

【注意事项】 湿热蕴阻中焦,心火下移小肠,而素体无中土虚寒证据者,慎用。

【配方来源】 《医方考》。上海市药品标准(1988年)。部颁4册201页。

46.十滴水(软胶囊、胶丸)

【药物组成】 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方义分析】 本方由7味药组成。方中大黄苦寒,能攻积导滞、清热泻火;薄荷辛凉,能疏风凉解,祛暑化湿,共为主药。辅以肉桂、小茴香、干姜、辣椒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缓痛止泻。大黄、干姜调节脾胃升降运动。樟脑、桉油通窍辟秽、祛风止痛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温中和胃、祛风解暑之功。

【临床运用】 本药适用于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脾胃升降运动失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感受暑热,突然头晕,恶心,精神昏聩,泛泛欲呕,汗出,脉象细数而无力。

【制剂与规格】 ①酊剂:每瓶装5毫升,10毫升;②软胶囊:每粒装0.425克;③胶丸:每粒装0.25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酊剂:一次2~5毫升,儿童酌减;②软胶囊:一次1~2粒,儿童酌减;③胶丸:一次4粒。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配方来源】 部颁3册3页。中国药典2000年版332页,2010年版421页、422页。转正15册27页。WS-306(Z-34)-99。

【参  考】 ①有报道,用十滴水外搽治疗痱子收到显著效果,治愈率为97%,方法是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擦干后,将本品反复涂搽患处,每天2~3次,2日内可痊愈。②用本品外搽冻伤47例,全部治愈(药学通报)。③用本品治疗一度到深二度烫伤50例,均获治愈(四川中医)。

47.避瘟散

【药物组成】 檀香、零陵香、白芷、香排草、姜黄、玫瑰花、甘松、丁香、木香、人工麝香、冰片、朱砂、薄荷脑。

【方义分析】 本方由13味药组成。方中以朱砂镇心安神解毒为主药。香排草清热解毒凉血,檀香、冰片、丁香、人工麝香、薄荷脑开窍避秽为辅药。姜黄、白芷、零陵香、甘松、木香、玫瑰花理气止痛,醒脾开胃,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祛暑避秽、开窍醒神、理气止痛之功。

【临床运用】 本药为夏季祛暑专用药,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引起的暑热病,临床运用指征为:头目眩晕,头痛鼻塞,低热,恶心,呕吐,汗出,心慌,面色白无神,气短,舌苔白腻少津,脉象濡数。亦可用于晕车、晕船等。

【制剂与规格】 散剂。每盒装0.6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6克。外用适量,吸入鼻孔。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含普拉雄酮,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中国药典2000年版630页、2010年版1228页。

48.庆余辟瘟丹

【药物组成】 羚羊角、香附(制)、大黄、土藿香、玄精石、玄明粉、朱砂、木香、川乌(制)、五倍子、苍术(米泔水润炒)、苏合香、半夏(制)、玳瑁、雄黄、黄连、滑石、猪牙皂、厚朴(制)、肉桂(去粗皮)、郁金、茯苓、茜草、金银花、黄芩、柴胡、黄柏、紫苏叶、升麻、白芷、天麻、川芎、草河车、干姜、丹参、桔梗、石菖蒲、檀香、蒲黄、琥珀、麻黄、陈皮、麝香、安息香、冰片、细辛、千金子霜、丁香、巴豆霜、当归、桃仁霜、甘遂(制)、红大戟、莪术、槟榔胡椒、葶苈子、白芍(炒)、禹粮石(煅)、桑白皮、山豆根、毛慈菇、鬼箭羽、降香、赤豆、紫菀、牛黄、铜石龙子、芫花(制)、蜈蚣(去头、足)、斑蝥(去头、足、翅)、大枣、水牛角浓缩粉、雌黄。

【方义分析】 本方由74味药组成。方中水牛角粉、羚羊角、大黄清热解毒;牛黄清心解毒;苏合香、土藿香、猪牙皂芳香开窍,共为主药。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山豆根、雄黄、雌黄、草河车清热燥湿;川芎、当归、白芍、茜草、桃仁霜、郁金、莪术、丹参、鬼箭羽、蒲黄、降香养血活血;香附、木香、厚朴、陈皮、安息香、紫苏叶、丁香理气宽胸;麝香、冰片、石菖蒲、细辛芳香开窍醒神;蜈蚣、斑蝥、铜石龙子、天麻、玳瑁平肝熄风止痉,共为辅药。葶苈子、甘遂、红大戟、芫花、千金子霜、槟榔、赤豆、滑石泻水逐饮;桔梗、紫菀、半夏、毛慈菇、桑白皮、玄精石理气燥湿化痰;麻黄、白芷疏风解表;琥珀、朱砂镇心安神;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巴豆霜、玄明粉泻下通便;川乌、肉桂、檀香、干姜、胡椒、禹粮石温里散寒止痛;五倍子涩肠止泻,共为佐药。柴胡、升麻引药上行,大枣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理气和胃、温中健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泻水逐饮等功效。

【临床运用】 本药是在避温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适用于感受暑邪及时行痧气引起的疾患,两者均可见到头晕,胸闷,腹痛吐泻等症。但临床仍有区别,其特点如下。

1.中暑 发热,头晕目眩,身困,恶心欲呕,纳呆,口黏口苦,气短汗出,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2.时行痧气 痧气有多种,发于夏季的痧气为“暑痧”,以发热头痛为主症,时时欲呕,腹泻臭秽之物,腹痛,汗出如涌,神志昏聩,舌苔白腻,脉象洪滑数疾。

【制剂与规格】 丹剂。每袋装30粒,重1.25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1~2次。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部颁12册53页。

49.周氏回生丸

【药物组成】 檀香、木香、沉香、公丁香、麝香、冰片,雄黄、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六神曲、朱砂、五倍子、甘草。

【方义分析】 霍乱吐泻,多因中暑受寒,饮食不节,中焦阻滞,清浊不分所致。治当清暑散寒,辟秽解毒,化湿止痛。方中檀香、木香理气止痛,配沉香、公丁香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六神曲消滞和胃;麝香、冰片、雄黄、山慈菇等辟秽开窍,散结解毒;红大戟、千金子霜逐水攻饮,分利清浊;朱砂镇心安神;五倍子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收祛暑散寒,解毒辟秽,化湿止痛的功效。

【临床运用】 霍乱吐泻,治疗以芳香辟秽,化湿和中为主,再区别寒、热、干、湿霍乱之不同,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本方温化寒湿,故以治疗寒霍乱为主,亦可用于干霍乱和痧胀。

1.寒霍乱 表现为暴起呕吐下利,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臭秽不堪,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小腿转筋,舌苔白腻,脉象濡数。

2.干霍乱 表现为卒然腹如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甚则面青肢冷,头汗出,脉象沉伏。

3.痧胀 夏秋之间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或感疫气,出现恶寒发热,头、胸、腹或闷或胀或痛,上吐下泻,指甲青紫,手足麻木僵直等症。西医之霍乱、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病,出现上述寒霍乱、干霍乱或痧胀表现者,皆可选用本方。

【制剂与规格】 水丸剂。每10粒重1.5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粒,一日2次,姜水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配方来源】 依《片玉心书》紫金锭方加减。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部颁17册139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8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