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生肉类食材有哪些

养生肉类食材有哪些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从哲学思想的高度,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养生理论,著有《养生篇》三卷,现已失传。孙思邈活到102岁的高寿,与他重视运动,讲求卫生和长于养生有密切关系。在他编写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对饮食养生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他主张采用不同性质的食物,来调节生理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李时珍还主张药物健身。

秦汉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养生家。他们总结了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编写了许多养生专著,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做出了很大贡献。

1.嵇康(223年-262年) 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士,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他从哲学思想的高度,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养生理论,著有《养生篇》三卷,现已失传。传世的《嵇康集》中有《养生论》《答难养生论》《答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养生专著,被后世养生学者奉为经典。嵇康倡导淡泊处世、修性养生,其核心思想是“谦虚静泰,少私寡欲”。他认为心境高远,才能益寿延年,精神脱欲,才能青春常驻;而那些只重吃喝,花天酒地,女色淫声,只会伤其脏腑,坏其肠胃,伤其正气,这种人寿命不长,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他的这些论点,至为精辟,为学习养生的要领。

2.葛洪(约281年-343年) 葛洪是西晋的思想家,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他在《抱扑子·内篇》中总结了前人养生的经验和方法,指出养生应在无病、年轻之时就开始,并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候,医之于无事之前”。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本”的观点,不伤就是养,并具体提出了近30个“不”字;如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多睡;不欲甚劳甚逸;耳不极听,目不久视等,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方式中要注意不伤人体正气,这就是“不伤即养”的观点,与当今提出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十分吻合。此外,书中谈到龙导、虎引等导引术以及坚齿、明目、聪耳、胎息等功法,其中胎息、坚齿的论述在气功史上尚属首次。

3.陶弘景(456年-536年)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年间的著名医药学家、文学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大养生家。他所著的《养生延命录》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养生大全的科普著作,对后世养生学的研究、传播影响很大。该书共分六篇:教诚篇讲内养理论;食戒篇讲饮食宜忌;服气疗病篇讲气功吐纳;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讲生活起居;导引按摩篇讲形体修炼;御女损益篇讲房中卫生。他认为,人之寿夭不在天,善养生者长寿,切忌劳逸、饮食、房室等过度。陶弘景的另一著作《真诰》属道家书籍(不属医学著作),共20卷,其中有养生方面的论述。可参阅:李恩军《真诰》的养生思想初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等有关学术文献。

4.孙思邈(581年-682年) 孙思邈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医学家。他在养生方面以吸取各家之说为特点,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有精心调摄、饮食调养、导引按摩、服食补益等各种养生的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并介绍了“老子按摩法”“黄帝内视法”和“禅观法”等保健功法。

孙思邈还把养生与老年病防治结合起来。他把老年病的防治方法归纳为饮食疗法和药物补益两大类。他在书中介绍了多种食疗方和药补方,并强调“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原则。他提出养老必须陶冶性情,如强调“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做到心术正,行善果。他还提出,老年人要经常周身按摩,活动肢节,导引行气;饮食宜常吃清淡之味,不宜过于精细。孙思邈活到102岁的高寿,与他重视运动,讲求卫生和长于养生有密切关系。

5.忽思慧(生卒年份不详) 忽思慧是元代蒙古族著名医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营养学家。他在元朝宫廷里担任饮膳太医,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饮食养生家。他撰写的《饮膳正要》一书写成于1330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讲各种食品;第二卷讲原料、饮料和食疗;第三卷讲粮食、各种肉类、蔬菜、水果等。该书系统总结了元代以前饮食养生的理论与经验,内容丰富。书中强调饮膳在保健延寿中的价值,认为饮膳为养生之首务,并列出饮膳的制作方法、性味、功效及饮食禁忌等,其中饮膳菜肴94种,汤类35种,以及水果、蔬菜多种,多用以平时健体强身,病时祛病延年。书中还涉及了饮食卫生、食物中毒等方面的问题,提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饮食要薄滋味,性情要戒暴怒,生活上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晚上洗脚,并提出清旦刷不如夜刷牙等,这些都是符合现代卫生要求的。

6.李时珍(1518年-1593年) 李时珍是明代药学家。在他编写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对饮食养生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他认为,食物如同药物,亦具有性味功能,可用于防病健体。他主张采用不同性质的食物,来调节生理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现的寒、热、虚、实诸证,则及时采用食疗方法加以调节,方法简便易行,食物平常易得。他还提出了食物与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以及患病时对食物的诸多禁忌。如水气肿胀忌食咸菜,阴水肿满忌油、荤、鱼、肉,消渴忌糖食,咽干忌辛辣刺激之物等。

李时珍还主张药物健身。他认为脾为五脏之本,药养应以补脾为先,从调补脾胃入手而达到强肝补肾之目的。他还强调药养应遵循辩证观点,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可盲目效仿别人的服药方法,否则乱施药养,盲滥进补,必将贻害伤身。

此外,李时珍在著书之余,常练“咽津功”。他认为此功具有灌溉脏腑,润泽肢体的作用,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久除后患,老而不衰。

7.曹庭栋(约生于1698年,寿达90余)曹庭栋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养生家。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撰写一部老年养生专著《老老恒言》。该书是他根据自己的长寿经验,并参阅文献307种,包括经、史、子、集诸书中有关养生的论述,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介绍了一整套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其内容之广,从日常生活中之琐碎,至饮食起居、作息休养、医药保健等等尽皆囊括,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备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该书共分5卷,前4卷论述老年人日常起居寝食、生活情志等方面的养生方法;第5卷为粥谱,根据老年人脾胃功能的特点,配制100种粥方,分上、中、下三品,既有养生保健之功,又有治疗疾病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