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经介入常用液体栓塞剂

神经介入常用液体栓塞剂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两者之间为可疑。X线胸片可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PS替代疗法已成为NRDS的常规治疗。若药物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可做手术结扎。3.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不宜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症。

【概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致。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糖尿病母亲婴儿(infant of diabitic mother,IDM)也易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

1.症状 生后6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呼气性呻吟,呼吸暂停及发绀。

2.体征 严重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闻及细小水泡音。

3.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pH和PaO2降低,PaCO2增高,碳酸氢根减低提示伴混合性酸中毒。

(2)泡沫试验:属于生物物理测定方法。取患儿胃液1ml加入95%乙醇1ml,振荡15s,静置15min后沿管壁有多层泡沫可除外RDS,无泡沫可考虑为RDS。两者之间为可疑。其原理为PS利于泡沫的形成和稳定,而乙醇则起抑制作用。

(3)PS测定:羊水或患儿气管吸引物中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2提示“肺成熟”,1.5~2可疑,<1.5提示“肺未成熟”。PS中其他磷脂成分的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4)X线检查:胸片两肺呈普遍性透过性降低,内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5)超声波检查:彩色Dopple超声可确定动脉导管开放和持续肺动脉高压诊断。

【应鉴别的疾病】

1.湿肺 多见于足月儿,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增快,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重者也可有发绀和呻吟等。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常见毛发线(叶间积液)。对症治疗2~ 3d症状缓解消失。

2.B组链球菌肺炎 是由B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临床及X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但该病常有孕妇羊膜早破史或妊娠后期的感染史。需及时采血做血培养以资鉴别。

3.膈疝 表现为阵发性呼吸急促及发绀,腹部凹陷,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X线胸片可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适中温度保暖,保证液体和能量供给,纠正酸中毒,补充电解质,热能不足辅以部分静脉营养。

(2)氧疗和辅助通气

①吸氧:轻症可选用鼻导管、面罩或鼻塞吸氧,维持PaO26.7~9.3kPa(50~70mmHg)和氧饱和度0.9~0.95为宜。

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一旦发生呼气性呻吟,即给予CPAP。CPAP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增加肺泡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肺内分流,改善缺氧。CPAP的压力为0.39~0.98kPa(4~10cmH2O),压力过高会发生高碳酸血症。吸氧浓度(FiO2)在0.4以下。

机械通气:经普通吸氧和CPAP治疗无效,反复发生呼吸暂停,PaCO2>6.67kPa(50mmHg)或迅速增加,PaO2<6.67kPa(50mmHg)或氧饱和度<0.9。应及时使用机械通气。

2.药物治疗原则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的PS均有改善RDS的疗效。PS替代疗法已成为NRDS的常规治疗。目前临床用的固尔苏(curosurf)是从猪肺中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2)促PS合成和分泌药物,有利于肺泡功能的改善。

(3)维持血管功能稳定:可用血管扩张药物,改善灌流量扩张肾、脑、肺血管作用,增强尿量。

(4)恢复期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对出现症状的动脉导管未闭时,可静脉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吲哚美辛可抑制前列腺素,使动脉导管关闭。若药物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可做手术结扎

处  方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猪肺磷脂有RDS表现的婴儿一旦确诊,力争出生后24h内给猪肺磷脂。猪肺磷脂首剂剂量为每次200mg/kg,视病情必要时重复剂量为每次100mg/kg,间隔6~12h。给药方法:混悬液解冻后在37℃水温中预热,充分摇匀,经气管插管注入气道。

2.血管扩张药物 ①多巴胺常用剂量为2.5~5μg/(kg·min),用输液泵给药;②多巴酚丁胺常用剂量为8~10μg/(kg·min),用输液泵给药,可和多巴胺联合用药。

3.动脉导管关闭药物 吲哚美辛:可静脉注射,共用3剂,每剂间隔12h,各次量0.2mg/kg,静脉滴注。

4.促PS合成和分泌药物 氨溴索(沐舒坦):应用剂量为30mg/(kg·d),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72h。

【预防】

1.预防早产

2.促进胎肺成熟 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的胎儿,出生48h前,给孕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3.PS 对胎龄26~30周的早产儿,力争生后30min内常规应预防性使用PS,只用1次。

【注意事项】

1.使用吲哚美辛时可有肾功能减低,尿量减少,血钠减低,血钾升高,停药后可恢复。2.使用氨溴索时注意个别患儿可能有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3.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不宜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