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症肺炎案

重症肺炎案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发热4天,身热加重伴咳嗽、胸痛1天,于1998年8月26日入住鼓楼医院,多次胸片示“两下肺炎、双侧胸腔积液”。证属痰热闭肺,逆传心包,肝风内动,邪闭正脱。药治有效,病有转机,宜守法再进。身热减而未净,咳嗽、痰量明显减少,神志逐渐苏醒,手足拘挛。

1.病历摘要

何某,女,20岁,学生。1998年9月30日初诊。

因发热4天,身热加重(T40℃)伴咳嗽、胸痛1天,于1998年8月26日入住鼓楼医院,多次胸片示“两下肺炎、双侧胸腔积液”。诊断为重症肺炎、胸膜炎,先后曾用青霉素、红霉素、舒巴坦钠(舒普深)、奈替米星(立克菌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悉复欢)、氨曲南(尹克单)、氟康唑(大扶康)等,并输血浆及多种支持疗法,仍然持续发热,两肺闻有湿啰音,呼吸困难,汗多,咳嗽咳痰黄稠难出,胸片见右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乃对右侧气胸积液进行胸腔穿刺闭塞引流,查血示白细胞由4.5×109/L降至0.9×109/L,血氧饱和度74%,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生长,9月9日因中毒性休克,出现全身冷汗如珠,声低无力说话,突然呼吸、心搏骤停,血压不能测到,行心肺复苏术后,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心搏、呼吸恢复,而神志一直昏迷,乃请中医会诊。

会诊时症见:身热面赤,汗多淋漓,神志不清,咳嗽,痰多色白而稠,需经常使用吸痰器吸出,四肢拘挛,时有抽搐,舌苔黄腻,脉细数。体温38~39℃,心率14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7.6/7.6kPa。证属痰热闭肺,逆传心包,肝风内动,邪闭正脱。

处方:西洋参10g(另煎),大麦冬12g,生石膏30g(先煎),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知母10g,天竺黄10g,鱼腥草25g,炒黄芩15g,葶苈子12g,天花粉15g,全瓜蒌15g,石菖蒲10g,炙远志6g,炙甘草3g。5剂。

另:羚羊粉0.6g,每日2次化饲;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2次化饲;紫雪丹1g,每日3次化饲;猴枣散1支,每日2次化饲;鲜竹沥水20ml,每日2次调饲。

二诊:1998年10月5日。身热不退,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呼吸急促,咳嗽时作,汗多,四肢拘挛屈曲,舌苔黄腻,脉细数。体温38℃,白细胞11.4×109/L。痰热闭肺,毒陷心包,正虚欲脱,仍当清肺化痰,开窍醒神,益气养阴固脱。

处方:西洋参10g(另煎兑服),大麦冬12g,炒玉竹12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知母1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炒黄芩15g,鱼腥草25g,金荞麦根25g,炙桑白皮15g,葶苈子12g,天竺黄10g,天花粉15g,全瓜蒌15g,青蒿20g(后下),金银花20g,连翘12g,淡竹叶20g,石菖蒲10g,丹参10g。5剂。

另:羚羊粉0.6g,每日2次化饲;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3次化饲;紫雪丹1g,每日2次化饲;猴枣散1支,每日2次化饲;鲜竹沥水20ml,每日2次调饲。

三诊:1998年10月9日。药后体温逐渐下降,汗出减少,面色转红,四肢转温,神志稍清,呼唤稍有反应,但手足仍然拘挛屈曲,苔腻稍化、脉细数。药治有效,病有转机,宜守法再进。以10月5日方加生石决明30g(先),钩藤15g,黄连3g,广地龙10g。5剂。另:海蜇皮30g,马蹄10g,煎汤代水熬药;羚羊粉0.6g,每日2次化饲;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2次化饲;紫雪丹1g,每日3次化饲;猴枣散1支,每日2次化饲;鲜竹沥水20ml,每日2次。

四诊:1998年10月13日。身热减而未净,咳嗽、痰量明显减少,神志逐渐苏醒,手足拘挛。脱象已趋缓解,闭象也渐复苏,但肺中痰热仍盛,肝风未平,气阴两伤。西洋参10g(另煎兑服),大麦冬12g,炒玉竹12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知母10g,生龙骨20g(先),生牡蛎2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钩藤15g,炒黄芩15g,黄连3g,鱼腥草25g,金荞麦根25g,炙桑白皮15g,葶苈子12g,天竺黄15g,天花粉15g,全瓜蒌15g,金银花20g,淡竹叶20g,石菖蒲10g,炙远志20g,丹参10g,法半夏10g,陈皮6g,川贝母5g。7剂。另:羚羊粉0.6g,每日2次化饲;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2次化饲;紫雪丹1g,每日3次化饲;猴枣散1支,每日2次化饲;鲜竹沥水20ml,每日2次调饲。

五诊:1998年10月20日。神志基本转清,体温亦复正常,汗出不多,吸痰明显减少,肢体僵硬拘挛,苔薄黄腻,脉小弦滑。闭象已开,脱象已固,肺家痰热未清,肝风未平,治宜击鼓再进。西洋参10g(另煎兑服),大麦冬12g,知母10g,生龙骨10g(先),生牡蛎2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钩藤15g,广地龙10g,炒黄芩15g,鱼腥草15g,金荞麦根30g,炙桑白皮15g,葶苈子12g,天竺黄10g,天花粉15g,全瓜蒌15g,金银花20g,炒玉竹12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玄参12g,丹参15g。7剂。另:羚羊粉0.6g,每日2次化饲;紫雪丹1g,每日2次化饲;猴枣散2支,每日2次化饲;鲜竹沥水20ml,每日2次。

六诊:1998年10月26日。身热未起,神志已清,眼神灵活,有正确应对反应,呼吸平稳,汗出减少,肌肤温暖,二便正常,腹部稍有胀气,下肢拘急强直好转,两上肢拘急未见改善,苔黄不腻、质红,脉小滑数。T37℃,心率90次/分,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气阴两伤,正虚未复,痰热不清,肝风未平。西洋参10g(另煎兑服),大麦冬12g,知母10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天花粉15g,炒黄芩15g,鱼腥草30g,金荞麦根30g,炙桑白皮15g,法半夏10g,天竺黄10g,广郁金10g,炙远志10g,生龙骨20g(先),生牡蛎25g(先),生石决明30g(先),钩藤15g,广地龙10g,炙僵蚕10g,丹参15g,大白芍15g。7剂。

另:羚羊粉0.6g,每日3次;猴枣散2支,每日3次;鲜竹沥水20ml,每日3次。

七诊:1998年11月3日。病情逐步趋向改善,神志清楚,问答能正确反应,眼神灵活,呼吸平稳,喉中已无痰鸣,但仍有痰液吸出,汗少,可进食少量流质,口干明显,体温正常,时有烦躁,两下肢拘急现象好转,两上肢手臂拘急改善不大,腹部轻度胀气,大便尚调、成形,舌质红、苔少色黄,脉小滑数。内闭外脱现象缓解,痰热郁肺未净,肝风尚难平息,阴津耗伤未复,仍当益气养阴,清肺化痰,平肝息风。西洋参10g(另煎兑服),大麦冬12g,知母10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天花粉15g,大生地黄15g,玄参12g,川黄连5g,赤芍15g,阿胶10g(烊,冲),炒黄芩15g,鱼腥草30g,金荞麦根30g,天竺黄10g,广郁金10g,生石决明30g(先),钩藤15g,广地龙10g,炙僵蚕10g,丹参15g。7剂。

另:羚羊粉0.6g,每日3次化饲;猴枣散2支,每日3次;鲜竹沥水20ml,每日3次;养阴生肌散适量外用,治疗压疮。

八诊:1998年11月10日。神志表情良好,反应应对正常,下肢拘急有所减轻,两手仍有拘挛,但手指伸张已有改善,舌红、苔浮黄,口干,脉小滑数,气阴耗伤未复,痰热郁肺未清,阴虚风动之象未解。益气养阴、清化痰热、平肝息风再进。以11月3日方加龙骨、牡蛎各20g,丹参改为10g。7剂。

另:羚羊粉0.6g,每日3次;鲜竹沥水20ml,每日3次;养阴生肌散适量外用,治疗压疮。

2.辨析

本案病由痰热壅盛,闭塞肺气,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伤阴耗气,而致内闭外脱,表现为高热、神昏、痉厥、喘脱等多症相叠,病情极为凶险,故治疗以扶正固脱、清化痰热、平肝息风、开窍醒神数法复合并投,从多环节协同增效,以冀脱固、窍开、热清、风定、喘平。详析几诊,初时重在取参麦龙牡、白虎及黄芩、天竺黄、鱼腥草、葶苈子、全瓜蒌、石菖蒲、炙远志等清热化痰、开闭固脱,并加清心开窍、息风化痰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羚羊粉、猴枣散等急救药。二诊热毒仍盛,且有正气外脱之势,故加重清透之力,祛邪以防脱,加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青蒿等药。鸱张之热势得以遏制,外脱之正气得以顾护,峰回路转,令人振奋。继予清化、固脱、开窍、息风,危候基本缓解,窍机渐开,脱象得固。邪热之势渐缓,身热渐平,神志已清,痰热、肝风、气阴受损成为主要矛盾,遂在原方中减去大队清热之品,加重平肝息风、清化痰热、补益气阴之力。病情继续稳步好转而康复。

(周宁 周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