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找回迷失的自己

重新找回迷失的自己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校长介绍时,说有教学上的问题可以私下找李老师谈,由于自己内心的自卑心理作祟,我总是不敢迈出这一步。我鼓足勇气,敲响了李老师办公室的门,当我拘谨地说出想找他谈谈心时,他表示非常欢迎。李老师还告诉我很多读书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其实从李老师述说的心路历程来看,这又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学校中工作十年左右的那群教师的复杂心理和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

2015年,我在一所学校挂职锻炼,经常走进教师的课堂或办公室与大家交流,因为我不是该校老师的同事,老师们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借此,我开始明白了一群工作十年左右老师们的苦恼与心声,而这个年龄阶段的老师,正是遇到成长瓶颈的时期。

一个晚上,收到李老师的一封邮件,信里写的是李老师某日在办公室与我交流对话的感悟:

我已经工作十多年了,所教学科是地理,非中考科目(现在已列为中考选考科目),虽然学校不太重视,我却把小小的课堂当作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多次会考成绩在区里名列前茅,我赢得了学生的认可。

但是最近,我却感到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了。到底我的价值在哪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的忙碌,我的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只是因为教师的责任心吗?

之所以这么想,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感觉很累。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不说,还要上那么多的课,学生吵闹的话还要维持课堂秩序,一天下来,回到家连跟家人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懒惰是很多人潜意识里都有的东西,有时我也在想,不如就混日子吧,过一天算一天,但是每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就感觉内心特别空虚与不安。

新学期初,我有幸认识了来自育英学校的李志欣老师。当时我就被他的很多“光环”吓住了,太多的优秀成绩让人望尘莫及。虽然校长介绍时,说有教学上的问题可以私下找李老师谈,由于自己内心的自卑心理作祟,我总是不敢迈出这一步。

但是,长期隐藏在心里的情感纠结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去找李老师谈谈,虽然没有想好谈什么话题,但是我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我鼓足勇气,敲响了李老师办公室的门,当我拘谨地说出想找他谈谈心时,他表示非常欢迎。聊几句家常后,我紧张的情绪就舒缓了很多。当谈及工作时,他句句戳中我的“要害”,让我大吃一惊,太厉害了,怎么说得那么准呢?

他告诉我:“工作十年左右的时候出现迷茫也是很正常的,这正是第二次成长的时期,我也经历过这段非常时期。我们必须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赋予意义,不为他人也不为名利,只为自己内心最初的梦想和坚持。外界的人和事不会一成不变的,如果努力付出是为了外在因素,就会迷失自己的本心。而让内心强大充实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多读书,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充实。”

当我说出自己经常不自信的时候,他也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说:“年轻人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是经常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迫不及待地急于求成,当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效果时,自己的自信心就会遭受打击。所以做事情要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批评,有时失败反而让你成长得更快。”

听了他的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心里豁然开朗。李老师还告诉我很多读书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除了说“谢谢”,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对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敬意和感激。

晚上回到家,我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就好像做梦一般,仍然兴奋不已。我和女儿说:“以后妈妈每天陪你一起学习好不好?你监督妈妈。”她开心地说:“太好了!以前都是你监督我,现在我也可以监督你了。”

听了她的话,我既开心又自责。作为一个妈妈,以前都没能很好地给孩子做个榜样,真是失职。我会努力学习的,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更加充实,更加自信!

我认真阅读着李老师的感悟,一丝丝伤感和激动不断涌上心头,好长时间,我都被这些情感簇拥着,我情不自禁地敲击着电脑键盘,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李老师三十几岁,她已经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当地也颇有些影响。她工作很投入,已经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经验,她的心理和心性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定,学校领导很欣赏她,同事们也都很认可尊重她。在很多人看来,李老师也算是一名成功的老师,这样生活下去也会有幸福感,有很多的收获。

可是,李老师为什么会有上述苦恼,决心找我谈心?这反映了她当下的生命成长旅途中遇到了麻烦,反映了她渴望找准方向继续发展的愿望。一段助跑后,她到了开始想起飞的临界线。其实从李老师述说的心路历程来看,这又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学校中工作十年左右的那群教师的复杂心理和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

但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大多会关照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一是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二是担心他们不再学习成长,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课程和学生。也会更多地关注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文化,学会管理和教学,总是要策划一些学习培训活动,为他们配备骨干教师做师父。

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中间的这群教师,也就是已经工作十年左右的这些教师,学校更多关注的是他们如何更多更好地干工作,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与教学任务。

可是,我却发现,他们是最孤独的教育生活者,他们的忙碌与责任掩盖了他们的内心需求,延误了他们再次成长的机会,尤其是延误了他们的生命成长需求,他们仍然需要被大家关怀,这个“大家”不仅仅是学校内的领导者、同事,还有社会各界的人士。他们正是那群在教育的旅途中走了一段路,却又迷失了方向的人,想飞却不知向何处飞。

源自家庭、学校、经济、身体、朋友等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来袭,自己精力与体力的超负荷输出与内在价值感无法安顿的矛盾,渴望快速成长但感觉不到变化的效果,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长期目标不能建立联系的纠结,自己日益成熟的零散经验、内隐理论难以提升为自我主张的困顿,以及渴望过一种读书、研究的生活但又畏惧困难无从下手难以坚持的彷徨,都在这些教师的内心里翻滚沸腾,天天不能平静。

为何优秀的教师在十年左右会迷失自我?如何重新唤醒这群教师的再次成长欲望?如何引领这群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与生命成长路径,让他们每天都对教育充满新奇与陌生,勇敢地去探求未知的可能性,突破发展瓶颈,从骨干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甚至是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我认为,这恰恰是整个社会,尤其是学校必须着重关注的大事,他们的破茧成蝶,将会推动我们整个教育大踏步前进,我们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将不再担心没有优秀教师来实践、研究,我们将不再担心创新人才培养的缺位与乏力。

但是,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也许会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走向卓越,而大部分人会随着岁月的推移,慢慢丧失了奋斗的雄心斗志,他们的成长欲望要么自行消失,要么被外在的力量浇灭。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悲哀,是教育事业的人才浪费。

这群教师就像风筝一样,他们应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不应该长期挂在屋内的墙上。有人担心如果把这群人培养出来,他们不接受控制怎么办?他们离开单位怎么办?我们总是担心他们被风吹跑,但是,别忘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环境,需要一双有力的翅膀,需要风,需要雨,需要空气,更需要放风筝人的牵引与帮助。

学校能否充当那个放风筝的人,对于这批教师的生命和生活的影响是很关键的。在功利性强的学校环境里,如果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而不是学生的思维培养和人格构建,也就是不以人的发展为目的,那么,教师的生命和专业成长也会被无视,教师陷入沦为应试工具的境地。有些校长经常这样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最后我就看你的成绩,成绩好的就是好老师。

当下不少学校低估了教师的道德判断,认为人类生来自私,驱动人的是自我利益的获取。这就促使教师渐渐远离了自己内在的生活兴趣和意义,远离了自己的责任和梦想,为那些小恩小惠、分数证书、考核晋级等功利性且价值低廉的事物或目的疲于奔命。

其实,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教育与教学工作所带来的智力劳动过程和挑战有着天然的兴趣,对于进一步的学习与成长或者是更加投入地实践研究自己的课程有自己的本能欲望,对集体、社会的正义感和对学生的尊重有内在的冲动与情感。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却没有基于生命内在的专业、精神和道德层面的因素对人的能力与需求进行激发。这就是这群已经工作十年左右的教师群体集体迷失自我的根源。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需要对这群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以便能够引领他们突破发展的高原期,在教师生涯的关键时期实现二次成长。教师的工作除了参与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外,还要参与到课堂之外的真正的学习团队中,寻找专业发展的同道之人,从以教学为中心走向以学习为中心,让读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视自己为从事教学和学习探究的领导者,尊重自己的观念与兴趣,承担起研究者、意义建构者、创造者的新角色,努力使自己置于学校变革和发展的中心地位。

写至此,我重新回到我的邮箱地址,给李老师回复了一段话:“您是一位优秀且上进的老师,有现在的情绪与状态不是你自己的问题,所有教师都会遇到,区别在于有的教师能突破这一瓶颈,找到二次成长的路径。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好的预兆。就从为孩子做好表率开始,从研究家庭教育出发,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再逐步涉及专业领域,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切入点,相信不久你会重见光明,发生蜕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