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前期管理水平测度是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分配的手段和依据

项目前期管理水平测度是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分配的手段和依据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时,“基数”部分大都根据历史“基数”的额度下发至各高校,“增量”部分则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由主管部门调控分配,人情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分配原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做好项目前期管理水平的测度工作,将“增量”部分的国家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投给那些项目前期管理规范、规矩、效益高、水平好的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多年来,国家对于公共事业的基础建设预算内投资主要由国家或省市发改委确定一个“基数”,随着物价上涨和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也逐年在增加投资经费,简称“增量”,“基数”加“增量”即确定一个总的给教育口的“盘子”,然后“打包”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负责分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时,“基数”部分大都根据历史“基数”的额度下发至各高校,“增量”部分则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由主管部门调控分配,人情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分配原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校的“腿根子”,领导的“条子”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基数”的确定与原来的体制有关,并非根据学校的规模来确定,因而也缺乏科学性。如果说“基数”的考虑是基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而言,应以全日制学生规模来确定; 那么“增量”部分则是基于效率优先的原则,理应通过项目前期管理水平或项目后评价的因素来确定。一般意义而言,项目前期管理水平高,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论证、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效果好、效率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就越大,效果就会越好,项目后评价的效果从理论上讲也会越好。另一方面,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投资已经发生,后期不需要再增加投入,最多是给予少许的激励。所以,在目前中国公办普通高校项目后评价机制、体系和标准尚未建立的前提下,将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根据高校项目前期管理水平来进行分配,是比较公平和合理的。做好项目前期管理水平的测度工作,将“增量”部分的国家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投给那些项目前期管理规范、规矩、效益高、水平好的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