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普通高校校舍建设规模的增速模型

中国普通高校校舍建设规模的增速模型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实证结果可知,高校校舍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规模的扩张。本书假设各指标关系如下:US和STU分别表示高校校舍建设面积增速和高校在校生数的增速,L为普通高校的贷款额增速,C、a、b、λ、μ和k为待估参数。加入高校贷款因素LS指标后,寻找LS函数与US函数的交点,作为STU的均衡点,然后根据US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算出均衡点所对应的斜率,即得到了高校校舍建设增速与在校生人数增速的最佳关系。

由上实证结果可知,高校校舍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规模的扩张。是否增加一定比例的学生就要增加相应比例的校舍呢?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校舍的使用频率或效率会大大提高。那么,究竟增加一定比例的学生,校舍的增加比例应该多大合适,本节探讨建立一个高校校舍面积增速模型。

鉴于高校“吃饭靠财政、运转靠收费、建设靠贷款”的实际情况,本节通过引入普通高校贷款因素,将高校贷款额增速L的倒数乘以某个常数作为另一个衡量校舍建设速度好坏的指标LS。LS越大,说明高校贷款额增速越慢,因此给高校带来的还贷负担越小,所以在保证学校扩建速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增大LS的值。本书假设各指标关系如下:

其中US=USS-1,STU=STUDENT-1

US和STU分别表示高校校舍建设面积增速和高校在校生数的增速,L为普通高校的贷款额增速,C、a、b、λ、μ和k为待估参数。其中,为了区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高校的贷款额增速,本文假设参数λ是随着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的不同而变化的。具体假设列于表3-24。

表3-24 三种不同综合实力情况下的λ取值

根据邬大光教授的《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方略》里的一段描述,“通过调研数据统计测算,从1999年到2006年,我国高校借、贷款累计总额在4500亿—5000亿; 采取另一种测算方法,即按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标准进行测算,同样得出1999—2006年高校借、贷款累计总额4500亿—5000亿的结论。根据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010年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万的计划,从1999年到2010年,我国高校基建累计需要投入近1万亿,如果仍然主要依靠借、贷款解决,那么,从1999年到2010年,高校贷款累计总额可能会达到7千亿至8千亿元。”[8]由此可推算出2006年到2010年间,我国高校的贷款额平均增速为9.86%。因此可以得到2006年L和STU的值分别为9.86%和11.34%,因此可以将参数μ求出。

基于SVECM模型所得结果可知,从1997年到200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校舍建设速度和在校生人数增长速度的比值为0.497,即我国普通高校校舍建设面积增速与在校生人数增速的函数斜率为0.497。这个斜率代表了我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根据此斜率寻找LS函数和US函数的均衡点时,发现参数k=10时,综合实力一般的高校的US的函数斜率恰为0.44,与0.497较为吻合,因此这里假设参数k=10。根据函数图像拟合理论,得到各参数拟合值如下表3-25:

表3-25 参数拟合值

注: 其中括号内为95%的参数置信区间

由表3-25中各参数估计值可以得到US函数和LS函数图像,图3-15列出了US函数图像。加入高校贷款因素LS指标后,寻找LS函数与US函数的交点,作为STU的均衡点,然后根据US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算出均衡点所对应的斜率,即得到了高校校舍建设增速与在校生人数增速的最佳关系。均衡点图像如图3-16所示。

图3-15 US函数图像

图3-16 LS函数和US函数图像

图3-15和图3-16中的横轴均为STU指标,根据均衡点处STU的取值,可以分别计算出不同类型的高校的US函数均衡点位置的斜率,即可以找到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校舍建设增速与在校生人数增速的最佳关系,具体数值列于表3-26。

表3-26 不同类型的高校的US函数均衡点位置的斜率

注: 表中数据单位为%

由表3-26知,考虑贷款因素后,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每增加1%的在校生人数,应该相应增加0.58%的校舍建设面积; 综合实力一般的高校,每增加1%的在校生人数,应该相应增加0.44%的校舍建设面积; 而综合实力弱的高校,每增加1%的在校生人数,应该相应增加0.36%的校舍面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