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行有效评价

进行有效评价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价应伴随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干预的全过程,即研究环节、策划环节、决策环节及执行环节都应该有及时的评价。其二是制定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干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价内容框架体系而制定的,但往往同时要考虑具体大学的校情和大学生个人或大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多元化主要是针对大学的类型及各大学而言,个性化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大学生而言,例如,评价指标体系有时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加以调适。

(一)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这里的评价是指借助科学的方法,搜集全面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加以评判,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改善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干预。评价应伴随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干预的全过程,即研究环节、策划环节、决策环节及执行环节都应该有及时的评价。当然,更多的评价发生在执行环节之后。也就是说,评价既具有集中性(集中于最后一个环节),也具有弥散性(弥散性地渗透于干预的全过程)。

评价的主要意义有:第一,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第二,通过评价,可以以正式的方式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加以认可,从而体现相关人员和机构的价值,并通过发表评价报告而展现这些价值;第三,通过评价,可以为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的研究提供实际的信息数据资料,从而为保障和促进研究提供重要的条件。

(二)进行有效评价的任务

要有序、有效地开展评价,不能靠“临渴掘井”,而要事先通过研究、策划而构建一个基本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建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是构建评价的框架体系。这个框架体系涉及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个方面以及干预工作的各个方面,使评价者对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及整个评价工作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二是制定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干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价内容框架体系而制定的,但往往同时要考虑具体大学的校情和大学生个人或大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其中,评分原则应该事先制定,而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较大的变化,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事先制定并在实际中加以调整,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都要考虑校情和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体现评价的个性化。

其三是形成评价的运行机制。要特别注重明确相关评价人员和评价组织的权力和职责,明确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式,以及形成各类人员自我评价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

其四是建立评价结果的处理机制,包括及时、持续的反馈机制、报告机制、相关的宣传机制、必要的调整机制等。

(三)进行有效评价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干预的有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注意评价的完整过程及实际变通。总的来说,评价过程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环节:评价的计划和设计,即对评价作出长期、中期和近期的计划,并基于计划进行全面的设计;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评价结果;处理和报告评价结果。当然,在现实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过程加以调整。

其二是多元化和个性化。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及其干预的评价具有一般的规律和要求,即共性,也有特殊的规律和要求,因此要遵循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原则。多元化主要是针对大学的类型及各大学而言,个性化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大学生而言,例如,评价指标体系有时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加以调适。

其三是注重评价的自主性和自我评价。这里的自主性是指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在职责范围内对评价进行自我掌控,以发挥其在评价上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对自己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自我评价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与他人评价一样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25]当然,这种自我评价一般不在高利害评价上实行,而且有时需要形成评价结果的互证机制。

其四是形成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改善评价对象的实践,这就需要让评价对象了解评价的结果等信息,了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了解解决问题的线索、方法和策略,这些情况通过评价被揭示出来之后,还需要让评价对象充分了解、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借助反馈机制。反馈是让评价产生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注释】

[1]丁念金.中国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9.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M]//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95.

[3]丁念金.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6]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8—219.

[7]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第二版)[Z].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8.

[8]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4.

[9]佐滕学.学习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5.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6.

[11]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12]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4.

[13]佐滕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14.

[14]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环境的理想构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1.

[15]丁念金.学生评价重心:从学业考试到素质发展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11):39.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17]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

[18]刘海峰.论科举的智力测验性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112.

[19]陈新汉.自我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31.

[20]孙中山.建国方略[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43.

[21]吴粲.策划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

[22]吴廷玉.文化创意策划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7.

[2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988.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5]陈新汉.自我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