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联系实际生活教数学

联系实际生活教数学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 以教材为蓝本, 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离不开数学。对于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学生的实际行动加以理解, 进行生活化数学的学习。

毛智芳

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 不仅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 笔者努力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生活。

一、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 以教材为蓝本, 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 我用课件出示, 某小学2015年度各中队利用收集的废旧物品, 向贫困学生捐款2844元, 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 不要计算, 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 究竟怎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这样设置悬念, 为后面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 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 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培养。

比如, 2016年的第31届奥运会举行之前, 我组织学生预测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 李明预测为40枚。 宁小玉预测比上一届多5枚。 王亚宁说: “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于是我追问:“要知道宁小玉预测多少枚,需要什么条件呢? 要知道王亚宁预测多少枚, 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呢?” 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 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 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 “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 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 “猜红白球” 和“抢30”游戏, 学生积极性很高, 主动探究。 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 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的抽奖问题, 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情景

数学问题中很多的概念都相当抽象, 难以理解, 这时, 我们就可以借助生活情景来理解。 可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的两侧同时从两侧出发, 相向而行, 然后相遇, 这是在讲解相遇应用题中的“相对” “相向” “相遇” 等概念。 然后又让两个学生站在一前一后, 同时出发, 后者追前者, 这是追及应用题。 对于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学生的实际行动加以理解, 进行生活化数学的学习。 在学习求球队比赛场数时, 可通过找几位学生进行握手演示来找规律。

四、 从生活实例中概括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从生活实际中概括出数学资源。 如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可通过两根钉子稳固一根木条。 我在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时, 没照搬教材, 而是做了些调整: 先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日出, 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再用数学理论知识进行阐述, 较好地发挥了教师课堂中的指导和组织作用, 课堂活跃, 效果明显, 而且加强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

五、 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 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的机会, 形成自主探索、 不断进步的局面。

以《面积单位》 一课教学为例, 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 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 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 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 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种想法层出不穷, 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 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 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 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 看看可以摆几个。 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时机, 把画框反过来, 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 在观察法、 测量法、 重叠法的基础上, 数格子法应运而生。 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灵感得到激发,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学习过程,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 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 使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的乐趣。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 运用生活事例学数学既可展现数学自身的魅力, 又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 能动的、 有活力的知识。 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石梅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