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建构的测评研究

自我建构的测评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建构最早是由Markus和Kitayama于1991年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在对自身进行认识时,将自我放在哪种参照体系中进行认知的一种倾向。汉族的学生由于是群居生长的因而多是互依型的自我建构,而蒙古族的被试同时受到草原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呈现双自我建构模型。Cross等人根据关系型自我建构的理论单独编制了关系型自我建构量表,用于测定和鉴别个体关系型自我建构的程度。

自我建构最早是由Markus和Kitayama于1991年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在对自身进行认识时,将自我放在哪种参照体系中进行认知的一种倾向。有的个体会将自我看作是与他人分离的独立的实体,有的人会将自我当作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部分。由于个体定义自我的角度不同,因而也带来了个体与个体在认知的风格、社会交往态度、个人自主等方面的不同(刘艳,2011)。Markus等根据自我建构的概念区分了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两种自我建构类型:独立型的自我建构和互依型的自我建构。前者主要是注重自身的独特性,会去主动地追求个人的独立自主,因此这种建构类型的自我表征多涉及个人特质、能力以及偏好等;后者主要是注重自己与周围人的联系,并渴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建构类型的自我表征主要是以人际交往为背景(Markus&Kitayama,1991)。

1.自我建构量表

Singelis(1994)根据自我建构的相关理论编制了自我建构量表,这一量表主要是由24个题目构成,12个题目测量独立型自我建构,12个题目测量互依型自我建构。自我建构量表中的独立型分量表主要用来测定个体将自己看作是独特的,重视把自己和其他群体成员区别开来的特质,因而在该量表上得分高的个体比较独立,比较强调个人的独特性,敢于挑战权威,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互依型分量表用来测定个体是否把自己看作群体的一部分,以及通过其他群体成员来定义自己的程度,在该量表上得分高的个体会更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群体中的一部分,更依赖群体,顺从权威,更易从众。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0.70,此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刘艳,2011)。

自我建构的类型和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是有关联的(潘黎,吕魏,2013)。Gavreliuc和Ciobot(2013),Oeberst和Wu(2014)使用自我建构量表进行了跨文化研究,证实了受到个人主义文化影响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独立型的自我建构,而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个体更容易形成互依型的自我建构类型。中国学者用蒙汉两族的学生作被试,发现个体自我建构的类型的确会受到文化的影响(雷文婷,2014)。汉族的学生由于是群居生长的因而多是互依型的自我建构,而蒙古族的被试同时受到草原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呈现双自我建构模型。除此之外,个体所处的社会情境不同,个体的自我建构类型也会不同。Cross和Madson(1977)对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性别个体的自我建构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男性更倾向于维持独立型的自我建构,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维持互依型的自我建构。唐桂梅(2010)的研究也表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建构类型不同,如英语专业相对于中医、中文专业来说,有更高的独立型自我建构;东部地区的学生相对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有更高的独立型自我建构,但是在互依型自我建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2.关系型自我建构量表

人是一种社会产物,因而我们必然会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美国心理学家Cross,Bacon和Morris(2000)在自我建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系型自我建构这一概念。所谓的关系型自我建构即个体自己认为自己和周围的他人是紧密联系的,比较看重亲密他人的需要与看法,并想要实现和亲密他人的和谐相处。很多研究者会把关系型建构等同于互依型建构,实际上二者是有本质差别的,互依型建构强调的是个体会和他所从属的集体保持和谐关系,而关系型建构是个体和单个他人保持和谐关系(曾婷,2013)。

Cross等人根据关系型自我建构的理论单独编制了关系型自我建构量表,用于测定和鉴别个体关系型自我建构的程度。该量表包含11个题目,为从“1”很不同意到“5”表示很同意的5点自陈式量表(黄远玲,陈朝阳,2009)。得分比较高的个体人际关系良好,十分注重与他人的关系。而得分比较低的个体不能很好地将与自己有关的他人纳入自我概念中来,人际关系比较差。黄远玲等人(2009)使用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关系型自我建构量表的信度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这表明修订的中文版的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Linardatos和Lydon(2011)做了一项关于关系型自我建构和社交关系的相关研究,研究指出,当个体受到背叛时,在关系型自我建构中得分比较高的个体更能够原谅这种行为,更能够维持与背叛者的社交关系。Cross,Gore和Morris(2003)从亲密关系研究出发,指出当个体在关系型自我构建量表中得分比较高的时候,个体能够更好地去注意观察周围他人的需求,而且对自己与周围他人的亲密关系很自信,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了这种亲密关系的发展。这一结论后来通过Mattingly,Oswald和Clark(2011)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支持,他们的研究发现,高关系型自我建构个体会做出更多友好行为,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除此之外,Heintzelman和Bacon(2015)通过研究社会支持和关系型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支持对关系型自我建构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说明一方面关系型自我建构促进社交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交关系也会促进关系型自我建构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